要協助失親兒撐過孤單的時期並不簡單,但不能因此放棄。
失親兒基金會執行長馮玉玲第一次接觸的個案,是受外婆撫養的小一女生。阿婆有兩個女兒,一位過世、一位與先生離異,七個孫子由她領養,無法得到充分的照顧,只能提供三餐溫飽和居住,但孩子的需求絕非僅止於此。
馮玉玲難忘地說:「小朋友第一次看見我,面無表情,我走過去緊緊抱住她時,她的身體直挺挺的,僵硬得很。阿婆告訴我,從來沒有人抱過她。」問她學校生活好不好,她拿著滿江紅的成績單,冷冷地說「不好」。
此後每月,馮玉玲都去探望,小女生原本冰冷的臉孔,逐漸被這股關懷融化,出現一絲笑意。馮玉玲再帶她去兒童樂園玩,表情變得愈發生動,甚至會主動跑向她,手拿八、九十分的成績單,說自己「進步了」。
小女生已升上國一,成績名列前茅;七年不間斷的陪伴,挽回了小朋友即將枯萎的心靈。
在和個案建立情感、提供協助的同時,馮玉玲說,即使再親,仍要避免情感轉移,社工不是他們的家人,而是扮演老師、朋友的角色。
七年不是一段簡單的歲月,馮玉玲說,基金會將陪伴失親兒直到成年,未來至少還有三年要陪這個小女生走過;看著孩子走出陰霾,逐步成長,馮玉玲說,陪伴絕對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