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隨著行動載具崛起,業者紛紛推出電子書,但是當多數人認為紙本書和實體通路會因此減少供需時,仍有老字號的書店依然屹立不搖。在閱讀習慣和書市型態看似重新調整版圖時,到底誰牽動誰,目前仍勢態未明、難分軒輊。
遠見雜誌今年七月曾做「台灣閱讀大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人平均每年購買四本書,若同時發行電子版和紙本時,四分之一的民眾會選電子書;再從年齡交叉分析來看,三十到三十九歲民眾優先選擇電子書者,超過三成。遠見認為,民眾閱讀習慣已逐漸棄紙本而朝數位閱讀移動。
出版業、通訊業跨足電子書和各種行動載具皆推陳出新,遠流出版社推出金庸機,旗下擁有超過四十個出版社及四十種雜誌的城邦多媒體集團,近期也跨進電子書市,台灣大哥大宣告結合五十家出版社推出線上書城後,三大通訊業者皆有推出線上書城供用戶下載,行動閱讀的市場從上游出版社、中游書城軟體介面至下游行動通訊載具,需求鏈已全盤串聯。
「今年會是紙本閱讀衰退的元年,而閱讀數位化即將來臨。」身為出版人的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強調,紙本閱讀不會就此絕跡,傳統和科技仍會因讀者的使用情境而並存著。
實際上,實體書店有人關也有人開。當上月下旬,師大商圈以多折扣著名的政大書城吹起熄燈號,轉為經營「讀冊生活」網路書店時,占地一百五十坪共兩層樓的五南文化廣場,卻在台北公館黃金商圈開幕。
即使公館商圈已有誠品、聯經、金石堂和校園書房、二手書店等多型態的書店,五南文化集團董事長楊榮川依然很有信心,他指出,五南在北台灣一直沒有旗店,因此想運用專賣學術專業圖書的優勢,在北台灣打響名號。楊榮川強調,五南的客群與一般書店並不相同,加上五南實體店面營業額,超過總收入一半以上,基於這樣的經驗才敢設點。
除了五南外,已有近三十年的老字號書局金石堂依然屹立不搖。雖然日前傳出金石堂縮編幾間店面,但金石堂指出目前全台總店數仍維持在七十五間,實體店面營收不僅有成長,總營業額也較去年成長一成。
目前五南、金石堂、誠品書店等多數實體書店都各有各主打客群,且也都同時經營網路書店,或許書市未必如各界所言不景氣,而是數位閱讀之路初啟,各方前途尚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