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充斥放縱及民粹 部分媒體、名嘴推波助瀾 知識分子要拿出良心與氣節 引領道德是非
中研院院士胡佛批評社會充斥放縱及民粹導向的價值觀,部分媒體專業不足,又很會硬拗,造成社會是非不分,他說「一流學者不會上電視,就是因為不會罵人」,呼籲知識分子負起責任,別讓社會向下沉淪。
胡佛是國內政治學權威,專攻憲法學及政治行為學,微言大義、振聾發聵,值得省思。
不過,幾位常上電視政論節目的學者,不分藍綠立場都認為,只要秉持專業,有所堅持,上電視可以發揮更大影響力,並無不可。
持平而論,現今電視事業發達,學者上電視評論節目評議時政,就如同胡佛等自由派學者早年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一般,是書生報國的方式之一,原本無可厚非。
問題在於,嘴巴講與執筆為文有差別。伏案寫作可以斟酌再三,可翻閱資料、旁徵博引,寫罷還可再三修改,文章自然擲地有聲;但在電視直播節目,時間短暫,學者若無法迅速、周密思考,則嘴巴講出來就收不回,見解就未必高深、有遠見。
口說與寫作之別還是小事,重要的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道德節操今日多不復見。
胡佛等自由派學者早年站在反對立場,批評政府,都是有所本,絕非信口開河,而且只談專業內的議題;現在則有人為上電視而上電視,為特定立場而發言,甚至變成基本教義派,只從一己之私的角度發言,這才是爭議所在。
等而下之,就是胡佛所批評的,觀眾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罵人也可以硬拗,缺乏知識分子的良心與氣節。
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應帶動時代思潮,引領青年學子與社會大眾;知識分子應站在學術的高度看問題,公正、客觀、平衡,言所當言。胡佛指少數學者拿「愛台灣」當擋箭牌,發言太放縱、太民粹,造成道德是非沒有標準,也點出了問題核心。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一流學者不會上電視也許未必竟然,但目前部分學者不配稱為「知識分子」,卻也是事實。
施啟正(台中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