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FUN科學》大自然的地質教室「野柳」(上)

文與圖/王寶勛 |2010.11.09
1570觀看次
字級



台灣北海岸有一處世界聞名的地質教室,吸引中外遊客駐足欣賞,讚歎連連,那就是「野柳」,今天我們要去拜訪它。
 數千萬年前的台灣尚未露出海面,現今中國大陸「華南古陸塊」一帶的岩層,受到風吹、日曬、雨淋等風化作用,岩石變成了細碎的砂礫,被河流、海流搬運沉積在台灣海峽和東海一帶的大陸邊坡。這些泥沙與石頭等堆積物,一層一層沉積,成了台灣島的古老岩層。
 約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推擠,隆起一座年輕的高山島,就是今日美麗的台灣,而這次的造山運動稱為「蓬萊造山運動」。(圖二、台灣島形成示意圖)當時台灣北部一帶原來深埋在海底的老地層,也隨之抬升隆起,根據學者專家研究指出,大略可以分為七層,由古老而年輕依序是五指山層、木山層、大寮層、石底層、南港層、南莊層、桂竹林層等古岩盤。
 這樣的分層是因為當時環境不同,岩層的沉積相也不太一樣,因為長久的地質年代中,隨著地球環境冷暖變化,海水有漲有落,通常在「冰河期」海面會下降,「間冰期」則相反,海面會上升。海水面因為高低漲落,沉積環境就會有「海相」與「陸相」的差異。
 在海相沉積環境下,會有海洋生物在此區域活動,所以地層中可以看到淺海生物的化石,如果是生物的形體變成的,稱為「實體化石」;如果是生物覓食、居住、活動等痕跡造成的,則形成「生痕化石」。而陸相沉積則可能看到植物的化石,甚至沉積形成的煤層。
 上述七層老岩層,由最老的五指山層起,正好形成海陸交替、間隔排列。野柳地區屬於大寮層,這個年代的沉積環境為海相淺海環境,所以,在野柳可以看到很多的沙錢海膽(照片一、沙錢海膽實體化石),和淺海生物活動痕跡形成的生痕化石(照片二、枝叉痕生痕化石)。
 站在西南側的高地,向東北遠望野柳岬,會發現它東南側較平緩,西北側較陡峭,是一處標準的「單面山」地形,這是因為地層沉積雖然原是水平疊置,但受到板塊運動擠壓時,會因為抬升力量不相同,而造成傾斜的地層(照片三、野柳岬單面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