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蔬食救地球風潮,台灣校園也吹起蔬食風。教育部最新調查顯示,全台縣市政府所轄高中、國中和國小,約有百分之八十六的學校營養午餐響應蔬食。
教育部在十月中旬所做的縣市調查顯示,全台縣市政府所轄高中、國中和國小共三千五百一十七所,其中,每周實施蔬食的學校有二千三百二十八所,二周一次或每月一次蔬食的有六百七十六所,有四十六校每周二次蔬食,有三校每周蔬食三次以上。
推動蔬食不遺餘力的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地球暖化是人類的生存危機之一,人類對肉品過度依賴的結果,造成愈來愈多人健康惡化。
林聰明說,一般人以為蔬食蛋白質、鐵和鈣等較少,其實是錯誤觀念,豆皮蛋白質含量遠高於蝦,紫菜鐵含量是豬肝的九倍多,黑芝麻含鈣量是羊奶的十倍。
雲林縣是全台推動蔬食最快、最徹底的縣市,從九十八學年度上學期開始推動校園「蔬食午餐」,供應頻率有每周一天、每周兩天、每月一天、每月兩天、每月初一及十五等,由各校決定。
雲林縣政府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若在二十年前推動蔬食政策,一定不會成功,但現在學生偏食、吃很多零食,家長逐漸體會到要給小孩最好的飲食教導,雲林縣九十八學年度開始推動每周至少一次蔬食,獲得不錯回響。
邱孝文說,縣政府並沒有任何獎勵補助,而是向教師與主任宣導蔬食概念,各校彼此「感染」,愈來愈有效果,家長支持度也超過預期。
今年二月,教育部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四、一千二百零一所學校響應蔬食;教育部五月發函鼓勵學校推動蔬食後,十月中旬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十六的學校響應,從數量來看,台灣校園更「綠」了。
你也來素素看
教育部推廣蔬食,在中小學宣導蔬食風;台北縣中山國小平常推動譗天天五蔬果豃觀念,每周一天吃蔬食餐,菜色豐富有變化,營養又健康。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