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複雜 審慎評估再動工

羅智華 |2010.11.07
1389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大家應該回歸問題本質來討論,不要讓蘇花議題成為政治課題」,面對連日來各界沸沸揚揚討論的蘇花問題,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游繁結有感而發表示,在政黨、民間團體、社會等多方角力下,已經讓蘇花改日益泛政治化。

蘇花高建不建?蘇花改怎麼改?對於這些引發高度爭議的問題,游繁結認為,應先回歸到蘇花公路的地質來討論。他表示,蘇花公路一帶屬於中央山脈東側,而整個台灣地質年齡最古老的地形就是中央山脈,中央山脈當初是因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而隆起,具有「台灣最古老地層」的稱號,因此,地處山脈東側的蘇花公路一帶,其地質年齡亦屬於台灣的古老地形。

由於地質年齡較老,加上長期的版塊擠壓,造成蘇花一帶的岩層性質變得很堅硬,但另一方面也會因為板塊長期擠壓而造成地質破碎。換句話說,蘇花地形本身就是堅硬與破碎岩層相互交雜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複雜度,無論是進行哪種工程,都要經過慎審評估。

為什麼擠壓會容易造成碎裂?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副教授顏宏元表示,以黏土為例,當我們手上握著一塊乾黏土時,如果不斷用雙手去推擠它,就容易造成乾黏土碎掉或裂開,而這塊黏土就如同蘇花地形,會在造山運動與板塊擠壓過程中,出現破碎情況。

游繁結表示,坍方是每一條山區道路,都可能面臨的問題,以蘇花公路來說,幾乎每年都有局部性坍方或落石發生,這次因為造成多人傷亡而成為矚目焦點。

無論是蘇花高還是蘇花改,任何重大工程開挖前,都應進行審慎完整的地質勘查與評估,才能深入了解錯綜複雜的地形原貌,幫助工程團隊選擇岩盤較堅硬、破碎帶最少的地形來施工。

但回顧台灣不少重大工程,往往對於事前地形勘查評估的準備功夫不足、投入經費不夠,以至於工程正式開挖後,才不斷提高經費來補強,勞民傷財;事後也容易因坍方或崩塌而頻頻補救。游繁結強調,面對爭議多年的蘇花工程,政府當局應該先邀集專家學者好好針對蘇花地形進行勘查,才能從中找出最適合採取的工程方案、防患於未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