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專題報導】上千名花蓮人,頭綁白布條、印著火紅的「回家」兩字,疲憊的眼,加上聲聲怒吼,只為了求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語調句句憤慨亦無奈,此刻只期待「蘇花改」順利通過後,能帶給有「台灣後花園」美稱的花蓮,一個新契機,花蓮在地鄉親們的心聲,是堅持、更是花蓮未來的希望。
新城鄉七十五歲黃姓阿嬤說,兒女都在北部就業,只希望親人每逢過年過節回家,都能走在安全的道路,不要再讓她擔心受怕。
蘇花公路坍方,蔬果運輸遇到極大的考驗,瑞穗鄉黃姓菜農表示,看到自己種的菜運不出去,不僅難過又心酸,細想他辛苦一輩子種菜,這樣的問題已不知遇過多少次,但一想到往後子孫要跟他一樣,走這條不安全的路,他只能站出來,用薄弱的聲音,表達心聲。
鳳林鄉洪小姐指出,每次從台北開車回鳳林,都得耗上七個小時,坐火車雖然只需四個多小時,但買票十分不便,所以還是希望興建蘇花改;但她也支持鐵路運能多改善,多數遊行居民也有同樣的心聲,多幾條安全的路,對花蓮在地鄉親而言有益無害。
花蓮青年黃斐悅痛心地說,她在花蓮做了兩年訪調,明白花東居民要的不只是「一條路」,更在意就業、醫療需求與社會福利問題,這並非單單只是一條路可解決的,再者這條路的調查還不完整,現在以要一條安全的路當做爭取興建道路的理由,卻又無法保證真的安全,這樣對嗎?
所謂安全又快速的道路就是蘇花改,但這蘇花改又該怎麼改,先撇開地質脆弱的風險,六年興建方案預估耗資四百多億元,由北往南,把原本蜿蜒的山路截彎改直、五成以上改成隧道,未來不再有難走的山路,駕駛只要走過一段又一段的隧道,緊接就是順暢的高架道路,不只縮短路程,也減少行駛山路的危險,但這完美的預想,在中央還沒想出能確切解決地質脆弱問題的方法前,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