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連杰,大家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電影裡出神入化的武打身手,可是二○○四年底,李連杰與太太利智及小孩一起經歷南亞海嘯,死裡逃生的李連杰突然對佛教的「無常」有很深的體悟,所以他決定成立「壹基金」,把後半餘生投入公益事業。
當物質滿足不了精神
決定學佛
「我覺得物質,在某一個階段是相當重要,但是跨過那個階段後,就會發現錢和物質並不能使每個人開心。」李連杰表示,一九九七年時突然發現,買再多、再貴的東西,已不能滿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於是他開始學佛,嘗試著在超越物質之後,重新認識生命,從中找尋到很多快樂。
學佛後曾多次萌生退出演藝圈念頭的李連杰,因為《高山上的世界盃》導演宗薩仁波切曾對他說:「你要利用你的身分,來度化更多的人。」因此打消退休的念頭,決定去面對社會、為別人做事,他曾說「四十歲前為家庭、太太都忙完了,接下來就是回饋社會,要把『那個自以為了不起,但其實很渺小的李連杰消滅掉』。」
南亞海嘯
體悟「無常」
在李連杰創立「壹基金」、義無反顧地投身慈善之前,他早已為賑災、籌建醫院、寺廟等慷慨解囊,直到他遇上南亞海嘯。
李連杰感嘆地說:「我雖然在海嘯中倖免於難,但誰也不知道下次意外什麼時候來臨,就像佛教中說的『無常』,我忽然意識到,不能等六十歲退休後再專心的做善事,我應該現在就從『壹』開始。」
「海嘯後,我又因為拍《霍元甲》從高樓摔下、去西藏遇上嚴重的高山症,而與死神擦身而過,才更讓我清楚明白,人活著時有多少名利都沒用,死時是不會帶走的,因此人活著就要付出,這才是自己的價值。」
李連杰先花了近三年時間了解中國特殊的慈善環境,二○○七年在中國紅十字總會下成立「壹基金」,接著他推掉許多拍片機會,把時間、精力用在推廣「壹基金」。
從壹開始
成為專業的公益品牌
「壹基金的理念很簡單,就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月只要出一元,就能匯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家庭。」李連杰強調,公益不分高低貴賤,一元也可以創造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因此他希望可以透過大家手中的一元,對救災能有更長遠的計畫,「除了幫助國內應該幫助的人,我們也應該進行更多的國際援助。」
李連杰認為,非營利性組織和商業機構有許多相通處,它同樣需要細心的打理和精心的包裝。「捐款就像是捐贈者進行的某種精神消費,他們只有在認同慈善理念、對執行者信心十足的情況下才會心甘情願的來持續購買這個產品」,因此李連杰決定要將「壹基金」經營成一個專業的公益品牌。
近來,李連杰更頻頻在企業家聚會上露面,不僅希望有更多企業捐款,他還希望他們鼓勵員工參與、使慈善成為公司文化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