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所屬民主黨在期中選舉大敗,主因在選民對他的經濟施政不滿,擔心經濟前途;馬英九與歐巴馬同在二○○八年參選總統,歐巴馬打著「改變」旗幟,台灣民意則是期待馬英九帶來「改變」,但兩人的聲望都從當選時的最高峰,一路下滑。
美國民調顯示,八成以上選民對未來一年的經濟走向表示憂心,受訪者普遍對歐巴馬與國會對經濟問題的處理,及政府花大錢救經濟,政府卻債台高築,失業率持續升高失望,並把怒氣發洩在民主黨身上。
台灣五都選舉將登場,等於是馬政府的期中考,國民黨陷入苦戰,是否會步上民主黨後塵,引起關注與討論。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說,台灣財經景氣持續復甦,亞洲四小龍排名第一,「台美國情、政情不同,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金溥聰所言屬實?「發展與人力資源分配方案供應商」(ECA國際機構)二日公布調查,明年台灣企業員工平均薪資調幅將上漲至百分之三點五,比今年的二點高,若扣除通膨影響,明年調薪排名為四小龍之首,超越韓國。
但美國經濟從布希政府後期的衰敗,到歐巴馬這兩年來執政來看,情況並沒有更壞,為何選民仍擔心經濟前途?同樣地,國民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改善、ECFA簽訂,並著手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經濟情況也的確有改善,為何金溥聰仍要強調經濟榮景,擔心國民黨步上民主黨後塵?
這是因台灣與美國類似,貧富愈趨兩極化,經濟成長的果實被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富人獨享,一般大眾不但感受不到,更嘗不到;而且,立法院初審通過社會救助修正草案,放寬貧窮線,有八十五萬人受惠,意味「新貧族」變多了,所謂薪資調漲只是平均數,實際分析下來,中產階級甚至中低收入階級,恐怕沒這麼高。
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實質改善遙遙無期,政爭不知何時了,選民覺得需要「找個人出氣」,當然就是找歐巴馬。台灣的失業率能否如行政院吳敦義所言,在年底降到百分之五,至今仍個大問號;而且,台灣政爭更是厲害,立法院對經濟議題的處理,朝野各為己利,選民難道不會找馬英九出氣,而遷怒國民黨?如果國民黨的五都選情不樂觀,馬英九更可能如歐巴馬,連任的變數很多。
兩岸關係改善、ECFA簽訂等都是中長期政策,短期難開花結果,雖然政策是對的,只是國民黨如何在馬英九執政後兩年,讓經濟復甦果實讓普羅大眾分享,應是當務之急。
陳寧佩(台北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