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4導師富創意 大慈成樂園

李如定 |2010.11.03
1013觀看次
字級


早期大慈育幼院生活在東方佛學院區,圖為院童及老師在院內的生活照。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依來法師出家前就如同善良的鄰家小姐,平常在台北工作,假日有空就到孤兒院送東西、陪院童讀書、玩遊戲,總認為自己愛心滿滿。

一九七九年她來到佛光山,因緣際會進了大慈育幼院服務。「原本心想就當作考驗自己的愛心,不行就走人。」怎知這樣一個念頭,竟讓他踏進入另一個永遠的家,甚至成就後來出家的因緣。

在當時物質條件並不充裕的大環境裡,星雲大師一再慈示,一定要給孩子們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園,讓他們過安定、有尊嚴、有藝術的生活,要像生活在樂園一樣…。但,眼前這些孩子,有些在送來之前,就有逃學、或說謊、或偷竊、或打架等成串的紀錄,如果每天只是在處理這些行為上的問題,任誰來都做不久的,處罰和責罵對這些孩子不但起不了作用,還可能讓整個院裡的氣氛更加緊繃。為了大師的期許,為了這些大師口中的「佛光山的王子和公主」,依來法師的腦海開始不斷不斷的思索著,該如何改善這些情況。

早期有些信徒來了育幼院,不經意的在孩子面前說:「好可憐啊!」或看到孩子們可愛、隨口就說「下次」送你禮物,結果回去後可能一忙就忘了,孩子們的心裡開始罣礙,覺得大人都是騙子;有些大學生社團來了,帶孩子們玩樂一天,就說下次再來,結果功課一忙也爽約了,孩子們的心情開始落寞。

依來法師不諱言的指出,當時自己才驚覺到,原來過去在台北所做的「善事」根本是不對的。為了保護大慈的孩子不再受到傷害,第一要務就是要讓孩子們過安穩的生活,不受外界的打擾,再者要建立孩子們的信心和能力,才會受人尊重和喜愛。

「既然要像樂園,就應該有笑聲、歌聲、歡喜之聲」,念頭一轉,依來法師開始著手設計各種活動,組織鼓樂隊、才藝表演、講故事、畫畫比賽,運動體能競賽…,讓孩子們「玩」得不可開交,耗掉他們過多的體力,無形中也開發了孩子們的潛能、培養了他們能力、增加了自信,甚至為大慈育幼院開創了一頁又一頁的歷史。(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