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台北市議員指出,教育局調查小一、小四及國一、高一學生因背過重的書包,導致脊椎側彎的人數,在一年內增加了六成;教育局說,已補助國小設置置物櫃,而且要求老師要教導學童使用,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丟到書包裡。
我對教育局的回應不可思議,不檢討為什麼學生書包怎會這麼重?卻要求老師教導學生分類放在置物櫃,這就解決問題了嗎?雖然這可減輕書包重量,但有學童家長說,孩子需要的課本、參考書,及補習、安親班的教材就是這麼重,為什麼教育局甚至教育部,不探究隱藏的深層問題,想辦法解決?
學生書包愈來愈重,顯然是不合理的教育環境造成,就如學童家長所說,除了課本、補助教材愈來愈多,安親班與補習班的教材,學生也必須先背到學校,放學再背去上補教,無論怎麼分類、減重,如果基本問題不能解決,學生的脊椎還是會受損。
而據北市教育局統計資料,脊椎側彎的學生,國中比國小多,高中比國中多,隨著求學時間愈長,脊椎側彎學生愈多。這個問題的癥結是老生常談,就是考試領導學習、追求進入明星學校等。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但教長擔心不考基測,學生不會讀書,但想升入明星學校的學生及家長為了甄選,仍會重視在校成績或評量,而上補習班,甚至為能加分,再上才藝班;再者,廣設大學後,幾乎人人能進大學,但明星學校或科系仍是窄門,一般人認為補習才能擠進,學生書包怎會不重?
所以,學生脊椎側彎問題的根源,仍是教育制度與學生、家長觀念,由於長久難以改善及導正,而成為「重量級」問題,教育主管單位也難以推動正確的教育政策。
不但國高中如此,問題也向下延伸到國小。國小是國民教育,目的在培養擁有基本智能與生活禮儀的良好國民,況且升國中不要考試,為何每個小學生都得購買教科書,為什麼不能改成由教育單位編列購買預算,將教科書公有化,不讓學生帶課本回家(只帶作業),從根本解決書包過重的問題,難道是怕擺不平教科書廠商的利益?
所以,除了教育當局與學校有責任,家長也得負很大責任。孩子每天背超過身體與年紀負荷的書包上學,背到脊椎側彎,家長竟然沒發現,也不覺得孩子背重書包上學不對,也不懂得教孩子分類,凸顯家長的教育觀念根深柢固,也顯示現代親子關係出了很大問題,如果大人不檢討,我想,台灣學生脊椎側彎的問題還會擴大。
錢礽(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