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用正子斷層造影(PET)診斷肝癌,通常都是以葡萄糖當追蹤劑讓癌細胞顯影。不過,有些肝癌細胞不愛吃糖,導致偽陰性,三軍總醫院研發甲硫胺酸藥物,讓肝癌細胞改吃甲硫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而現形。
三軍總醫院正子中心主任諶鴻遠說,甲硫胺酸藥物用於轉移性肝腫瘤偵測,已完成一百多人人體試驗,預估明年就可拿到衛生署許可證,正式上市,未來還可進一步研發標靶藥物。
諶鴻遠說,目前以PET診斷肝腫瘤,都是用類似糖的去氧葡萄糖當追蹤劑,但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肝癌細胞不愛吃糖,吃進去後又吐出來,以致無法顯影,出現偽陰性,研究顯示,這些癌細胞較惡性。
至於三總開發出的甲硫胺酸藥物,則是取自雞蛋裡豐富的胺基酸,胺基酸為蛋白質分解後的小分子,甲硫胺酸則是胺基酸的一種,也是肝臟細胞的主要代謝物之一。諶鴻遠說,他們以碳│11標誌甲硫胺酸後做成追蹤劑,讓肝癌細胞顯影。
諶鴻遠說,這項檢查不便宜,且適用於晚期肝癌、肝癌復發,及換肝前、後檢查,不建議初期肝癌患者或健檢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