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歲罹患肺癌末期併發肺炎的阿發,呼吸費力並帶著氧氣罩,虛弱地坐臥在加護病房的床上,反覆對著前來探視的太太及安寧聯合照護護理師阿鴻說:「要走啦,要去天堂啦。」
「不要想這麼多!醫師說,先把細菌感染控制好,就可出院了-」阿發嫂試圖安慰阿發伯,並搖頭示意阿鴻別說太多,就怕阿發知道什麼似的。
會客時間結束後,阿鴻把阿發嫂拉到一旁說:
「現在的病況有些棘手,需要家屬盡快有一些共識。」說完,阿發嫂似乎被阿鴻的嚴肅所感染,表情更加凝重。畢竟接下來要談的事情,是非常令阿發嫂心碎的,於是,阿鴻一改嚴肅語氣,轉而柔和地表示:
「阿發伯即將面臨心肺功能隨時會停止的危險,所以,家屬對於病危時是否插管急救的意願,以及是否要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需有共識,以免到時候在慌亂中無法深思熟慮,容易匆忙決定,甚至釀成遺憾。」
「我先生並不知道他的病情已經這麼嚴重了,我想還是不要告訴他比較不會影響他的情緒,至於那個什麼『不急救』,我看應該在最後已經沒辦法了再簽吧!」
「對於病危時必須做的決定,的確是辛苦您了!不論如何決定都是很困難的,但我實在擔心阿發伯是否有些話想說,還沒說出口。」「?」
「就如他剛才一直提到的『要走啦,要去天堂啦。』而且最重要的是讓其他家屬了解現況,一同來討論怎樣才是對阿發伯最好的決定。」阿鴻看阿發嫂並不知道「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的真正內涵,抓緊時間趕快邀請其他家屬前來。
隔天女兒阿素前來,阿鴻協同原診療團隊一起,透過阿素輾轉的說明,讓阿發嫂了解後,幫阿發伯簽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接著阿素當場詢問原診療科的醫師:
「什麼時候轉到安寧病房呢?」
「我看先把目前的感染控制好再說吧。」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說完後,阿發嫂也十分認同地說:
「好,我也是這麼想。」
「雖然在加護病房,二十四小時有儀器可以精準的檢測阿發伯的病情,但每次會客時間,我看見他總是緊握您們的雙手,我建議早點轉到一般病房或安寧病房,一方面可以控制感染問題,也可以多一些時間讓阿發伯與家人相處…」阿鴻提出建議。阿素也在一旁大力贊成地說:
「媽,爸爸說過,他這輩子最喜歡『家』的感覺,爸常說家人是他此生最大的寶藏,讓爸爸到一般病房或安寧病房,爸爸就可以隨時都看得到我們全家,也可以讓爸爸看得到子孫們…」
「醫師都說等感染控制好一點再轉病房了,而且加護病房隨時有人在觀察,比較安心啦,就聽醫師的啦。」阿發嫂依舊同意主治醫師的建議│留在加護病房繼續觀察比較好。(上)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