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耳朵卻能聽到水流聲、蟬叫聲或風吹聲等,即稱為耳鳴。耳鳴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甚劇,尤其夜深人靜時,耳鳴更加大聲,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很多人認為,耳鳴是老年人才有的問題。事實上,除了聽覺神經退化外,另有許多原因也會引起耳鳴:從單純的耳垢栓塞或感冒,到耳咽管功能失調、中耳積水、噪音傷害、梅尼爾氏症等都有可能;另外,如高血壓、低血壓、貧血、腎病、長期失眠、或使用某些具耳毒性的抗生素等,也會造成耳鳴。有時耳鳴甚至是某些危險疾病,如鼻咽癌、聽神經瘤的症狀之一。
在多數情況下,當引起耳鳴的原因經治癒或適當控制後,往往症狀能跟著緩解。但臨床上不乏患者是經現代醫學檢查(聽力測驗、驗血、腦波甚至電腦斷層檢查等),顯示「一切無異常」,但卻仍深為耳鳴所苦。
中醫治療耳鳴十分重視虛證、實證的分別。實證主要以肝膽火盛、痰火鬱結多見。虛證主要以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為主,以下說明:
一、肝膽火盛型:
症狀:突然耳鳴或耳聾、頭痛面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或夜寐不安、胸脅脹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治宜疏肝瀉火。可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
二、痰火鬱結型:
症狀:耳鳴時輕時重、有時閉塞如聾、胸中煩悶、痰多、口苦、或脅痛、耳下脹滿、二便不暢。治宜化痰清火。
三、氣血虧虛型:
多因勞倦過度或大病之後所致。治宜益氣養血,升陽通竅。可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大補元煎加減治療。
四、腎精不足型:
多因年老體衰、久病傷腎、房室過度所致。症狀:耳鳴或耳聾、多兼見眩暈、腰膝痠軟、顴赤口乾、手足心熱、遺精等。治宜補腎填精。
五、脾胃虛弱型:
症狀:耳鳴時輕時重(休息暫減、煩勞則加)、四肢困倦、勞怯神疲、食少、大便溏薄。治宜健脾益氣、補中升陽。可選用益氣聰明湯加減治療。
以上所述只是大致分類,臨床上往往是各種證型的綜合表現,例如:脾胃虛弱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伴有氣血虧虛,同時又夾雜痰火鬱結的複雜狀況,因此仍應由醫師診治,從而採取最適當之治療。
(作者為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 廖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