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噪音
作者:張鐵志
出版:印刻
「無論寫得多好的一本小冊子都不會被閱讀超過一次,然而一首歌卻會被用心銘記並且一次又一次地被重複吟唱」。Joe Hill的這段名言無疑是音樂何以改變世界最核心的詮釋。畢竟,歌曲比起書本更能以一種無形的形式跨越時空限制而穿透人心。《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結合了前兩本書的搖滾與反抗精神,以人物故事為主,不僅對許多重要歌手做深入透析,例如Bob Dylan到底為什麼是抗議歌手?Bruce Springsteen如何調和他的巨星身分與抗議姿態?同時也介紹了許多在中文世界比較少被討論的音樂人。
這一代的事
作者:董橋
出版:牛津大學
二十四年前《這一代的事》由圓神出版社出版,董橋說:「散文須學、須識、須情,合之乃得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所謂『深遠如哲學之天地,高華如藝術之境界』」,他的心中確實這樣相信,傻乎乎抱著這樣一點熱忱,追求此等造化,明知困難,竟不罷休,遂成《這一代的事》。書分三卷:「思想」不托門牆,只寫「散墨」;「中國」似真似幻,且說「情懷」;「文化」最是關鍵處,更不屑鑿空武斷以為議論,不免索性「眉批」了事。牛津大學出版社重印本書,董橋說:幾十年前台北的雨似乎很多,總是點點滴滴停不了,很詩意:現在台北的雨沒那麼好聽了。
旅人的食材曆
作者:洪震宇
繪圖:劉伯樂
出版:遠流
節氣不是老掉牙的落伍名詞,而是從時代高速列車掉落的珠玉。節氣教會我們的,是一種慢食態度與智慧,順著大自然的節奏、土地的心跳,加上農人虔誠的巧手與耐心,就會吃到台灣最飽滿的靈魂風華。可曾經驗過這樣的旅行?在最當令的季節,到最盛放的產地,品嘗最新鮮適口的美味食材料裡?不止是味蕾的驚奇,還有食物背後的人情,人情背後的故事,以及孕育故事的風土、文化、歷史……看看這些誘人的食材,你曾吃過什麼?或許產地是你的家鄉?六月的小琉球的愛文芒果、雲林口湖玫瑰小番茄…
不求回報的給予:我們該如何做來改變世界
作者:柯林頓
譯者:蕭文珒
出版:博雅書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他執政後期,就不斷以個人身分為世界付出努力,已對數百萬個生命產生了鉅大的影響。在南亞海嘯、美國東南部的卡崔娜颶風與海地大地震之後,柯林頓透過他的基金會與工作,已然成為公益力量的國際發言人與典範。藉由此書他與大家分享自己及其他付出者的經驗,召喚大家一起付諸行動,讓我們更積極看到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全球一股非政府、非營利活動的浪潮正風起雲湧。其中所構織出的不平凡故事,在在驗證了無論是時間、才能、物質,以及想法的付出,都與金錢的捐贈一樣重要而有價值。
我是誰
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
譯者:錢俊宇
出版:啟示
這不是一部哲學史導論,也不是腦筋急轉彎的哲學入門;它以「人是什麼」的問題為起點,以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為工具,探討人的認知、倫理、信仰、自由和愛的意義,那些都是我們在生命裡終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本書橫跨了心理學、哲學、生物學、腦部科學等不同學科,為我們介紹它們當前的最新發展。如同一幅令人驚歎的拼圖,最後終於呈現出今日科學界眼中「人類」的完整樣貌,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迷惘與困惑時,終於看見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