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當台灣環保團體對抗政府財團、極力保護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時,大陸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落成啟用,它將擔負起廣東全省乃至整個南海地區小型擱淺鯨豚的救護任務,可同時救治三至四頭中華白海豚或類似鯨豚。
中華白海豚被大陸當局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海上國寶」之稱。珠江口現有大陸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完整,是大陸目前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
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大陸當局於一九九九年建立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於二○○三年六月升級為大陸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珠海市之後無償劃撥了位於保護區內的淇澳島關帝灣、面積八千六百多平方公尺的土地,建設淇澳管理基地,這個基地於二○○八年五月動工,日前落成啟用,成為大陸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
數據顯示,去年中華白海豚死亡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其中二十二頭異常死亡。因此,啟用淇澳管理基地迫在眉睫。這個基地集保護、研究、救護、馴養、宣導、觀賞和生態旅遊等功能,透過法規、調查、宣傳、巡航執法,大幅提高保護中華保海豚的力道。
中華白海豚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幼豚呈黑色,年青的呈灰色,成年才會呈粉紅色,西方文獻有關中華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一六三七年,由探險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
台灣又稱中華海豚為媽祖魚,研判在台灣沿海一帶僅剩下百餘隻;台灣白海豚的困境是全球白海豚的縮影,隨著工業汙染加劇、棲息海域被破壞、海上交通頻繁,中華白海豚的數量近年急速減少,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
根據二○○○年統計,當時珠江口附近的中華白海豚不足一百隻,經過近十年保護復育,現在香港和珠江口一帶約有一千五百隻中華白海豚;據稱世界上的中華白海豚,有八成聚集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