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科會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最近成功開發出大鼠基因轉殖技術,將經過特殊設計的基因片段,轉殖到大鼠體內。這些大鼠不僅身體可隨意變紅變綠,更可依研究需求,轉殖特定疾病的基因片段,提供藥物研發、疾病治療和生理測試之用。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種原服務組組長王繼廣表示,不管是開發藥物或建立疾病模式,都需透過基因轉殖鼠的研究,但大鼠的基因轉殖技術門檻很高,實驗動物中心花了二十四年時間,才成功研發出可調控基因轉殖的技術,成為繼日本、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個擁有這項高階技術的國家。
有了這些基因轉殖大鼠,今後將可建立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癌症、心血管疾病、退化性神經疾病及腎臟病等各種常見疾病的動物模式,強化我國生技產業及轉譯醫學研究的國際競爭力。
以糖尿病為例,他說,研究機構若想更清楚知道發病過程,以及藥物治療成效,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就透過基因轉殖技術,在特定時間及特定位置,啟動或關閉某些指定基因,產製出可調控基因表現量,且可真實模擬出人類糖尿病發病過程的大鼠來,供這些機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