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由《遠見雜誌》主辦的「第八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昨天邁
入第二天,主辦單位特別在晚間安排一場「人生夜談」講座,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監察院長王建←、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齊聚一堂、媒體人陳文茜擔任主持人,以宗教家論述企業家的「捨與得」、「名與義」為題展開對談。四人不只點出主題意涵,更妙語如珠,尤其是星雲大師幽默的智慧法語,更博得滿堂采。
陳文茜開場表示,企業社會責任是近年備受關注的議題,「捨與得」更是我們常聽到卻不易做到的事。星雲大師開宗明義點出「捨得」的意涵表示,能「捨」的人才能「得」,想「得」的人必須先能「捨」。懂得「捨得」的人是有「遠見」的,大師以猴子向閻羅王要求投胎為人卻因一毛不拔而無法如願的故事,闡述企業家要懂得善用財富、樂善好施的道理。
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大師表示,金錢來自十方,亦要回饋十方。佛教有個名詞稱為「無我」,意思就是不要把「我」過度放大,而是要懂得無私奉獻。
如何讓自己實踐「捨得」?王建說,第一要先了解人總有一天會死,財富不會一直跟著自己;第二則是體會「施比受有福」的快樂;第三是不要老想把財富留給兒女。王建←說他很敬佩創辦廈門大學的企業家陳嘉庚,他將財富都捐給教育,他有很多子女,但一毛錢都沒留給孩子,因為錢留給子女,會使他們「智者喪志,愚者益愚」。王建←勉勵企業家應效法這樣的精神,讓財富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王建←並以《聖經》「佳利利海」和「死海」為例指出,前者因有進有出,海納百川所以川流不息,後者則因沒有流通而宛如一灘死水,期許企業家都能成為可以「捨得」的「佳利利海」,而不是只進不出的「死海」,他強調「捨與得」、「名與義」是可以並進共存的。
周俊吉則表示,企業家做公益不能左手耗費資源、汙染環境,右手卻希望透過捐款來贖罪。企業經營者必須要追求利潤績效,但在追求利潤過程中不能違背良心,他以自身企業為例,之所以取名「信義」,就是希望經營企業能言而有信、遵循正道,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星雲大師說,錢財要用掉才是自己的,會運用錢財的人才是懂得用財者,財富可分有形無形,一個笑容可讓人歡喜,一句好話可讓人開懷,錢不一定要留給子孫,貢獻國家、社會也是很好的用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