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1 一念慈心一番事業(上)

李如定 |2010.10.13
934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很疼愛大慈的孩子,一有空檔就前往探望。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前言

大慈育幼院,因為星雲大師的慈心而創立,這份慈悲的理念,四十年來,感動無數的人、接引無數的人與大慈結緣。

除了物資的捐贈,更有一群人間佛教的行者,或為院長、或為老師、義工,如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般,照護每個大慈孩子的成長;以青春歲月煉為一磚一瓦,無怨無悔地堆砌大慈家庭的精神堡塔。

這些行者不曾求名,但我們卻不能遺忘,從今天起每周三,我們將陸續報導這些行者的足跡,展現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如何奮力一游,只為一個理念的實踐……

一九三八年,當時年僅十二歲的星雲大師,隨著母親離鄉尋找因日本侵華而失聯的父親,雖未能如願,卻讓他看盡了兵荒馬亂中,和他一樣流離顛沛、骨肉分散的眾生。一顆不忍眾生苦的慈悲種子,深深埋入大師年幼的心靈。

佛光山剛開山時,經濟拮据,當時社會經濟普遍貧乏,民風保守,有人偷偷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到山門口;有人在市場撿到被遺棄的小孩,也送來交給師父;甚至是信徒的家庭有了困難,也將孩子送來,大師毫不考慮地一一收養。

大師曾在《往事百語》中,寫出他對孩子毫無保留的疼惜:

有一天,主管院務的執事和我說:「我們昨天幫那些無姓名的小孩報戶口,但是戶政機關不肯接受,必須有人認養才可以入籍,但是如果我們認養了,日後繼承財產或其他方面有問題怎麼辦?」

我看他一副左右為難的樣子,於是說:「都歸在我的戶籍下,跟著姓李(我的俗姓)好了。」

「師父!這樣不好吧,如果將來…」他仍然遲疑猶豫。

「天下的兒女都是我的兒女,如果將來怎麼樣,我都心甘情願。」執事為之語塞,拿我的資料再去戶政機關。

我的確視這些小孩如同己出,送他們到學校念書,即使後來他們進普門中學念書,我也都掏腰包為他們繳學雜費,買文具用品;新年到了,還為他們添置新衣新鞋。

有一回,外面的遊客見了這些孩子,說道:「好可憐阿!這麼小就沒有父母。」我得知後,下令不准外界人士擅自來此參觀,以免無心的言語讓院童的自尊受到損傷。誰說他們無父母呢?如果我們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汎愛天下的眾生,哪一個不是我們的兒女親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