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社區公園裡遇到一位大陸籍媽媽,帶著兩個小男孩在玩攀爬和盪鞦韆,那位媽媽看朋友的孩子和自己孩子的年紀相當,又穿著幼稚園的制服,就和朋友聊了起來。
大陸籍媽媽先是問朋友,孩子在學校裡都學些什麼後,便接著說:「幼稚園好像都只教認字、數數,這些我在兒子很小時,就教他了,所以我兒子很早就會從一數到一百,也會背二十幾首唐詩,現在因為有弟弟我沒時間多教他,但是他很聰明,只要複習一下應該就會了。」
朋友告訴她,其實幼稚園也不只有教認知內容,還可以讓孩子學到生活常規,並且讓孩子學習過團體生活、與人互動。但那位大陸籍媽媽好像不在乎這部分,只是繼續說自己的兒子很聰明,雖然才四歲,她 就開始煩惱因為是年底出生,必須等到七歲才上小學,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很想讓孩子提早入學,也想著要找一些東西先幫孩子做準備……。
後來朋友問她:「你想要孩子提早入學,是因為覺得孩子哪部分表現得很不錯或有潛能呢?」大陸籍媽媽說:「只要是學習的東西,他都學得很快又很好,數學、語言都不錯吧。」如此對談了一下子,朋友開始觀察他的孩子,發現這個男孩很有自信,說話也滿清楚的,但是行為似乎有點難以掌控,一直跟媽媽說想要從高處跳下來,對於危險的動作也不聽勸阻。
我想,朋友遇到的這位媽媽,對於孩子的學習很有把握,但是卻忽略了一件事,即學習應該在持續累積且不間斷的努力下,才能變成真正的實力;如果只是專注在孩子很聰明,很小就學會了某些能力,但是卻沒有持續幫孩子累積實力,對孩子未來想要提早入學,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而且,對於讓孩子提早入學這件事情,許多教育專家也都建議父母:資優幼兒的家長,除了要關心孩子的智能,更要提供豐富、多元的生活體驗,並給予更多的鼓勵、溝通和心理建設。當孩子擁有了抗壓性和挫折忍受力,才能在超越學年的同儕競爭中,建立起自己的優勢。
回想身邊也曾遇過一些愛子心切的媽媽,有些媽媽為了幫孩子做提早入學的鑑定,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蒐集了坊間的智力測驗,希望孩子可以預先做練習;但這樣的結果,卻往往讓孩子通過了鑑定,媽媽卻搞不清楚孩子是真的資優,還是假性績優,當學習過了一段時間後,不管在功課、行為或團體生活上,都陸續出現各種問題時,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種折磨,壓縮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提醒父母,若您真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某些部分很聰明、有潛力,就應該持續為孩子提供學習的養分,並給予適當的指導;此外,父母還要用更多的心力來關注孩子在心理層面上的建設與成長,如此,才能成就真正的資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