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發現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會罹患失智症,盛行率是一般人的六倍。澳洲雪梨有研究中心也發現,帕金森氏症的病人追蹤二十年後,高達百分之八十三的病人會產生失智症。顯示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而哪種帕金森氏症病人較容易發生失智症呢?綜合一些研究得知:七十歲以後才得到帕金森氏症,尤其是男性,有憂鬱症病史、嚴重肢體遲緩及出現幻覺或是淡漠的症狀者。
通常失智的現象是帕金森氏症診斷兩年後才漸漸產生的。當帕金森氏症的病人罹患失智症後,會對解決問題、計畫和回憶事情發生困難。他們常有注意力和視覺空間技巧的問題。
帕金森氏症失智症並非阿茲海默症,但病人都有記憶缺損的現象,而前者記憶力障礙的程度較輕,且給予提示後,就能記起來,但是阿茲海默症就不行。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病人的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會好好壞壞。和阿茲海默症相同,也會有精神和行為上的問題,且通常較嚴重。
兩者相同處是,很多都會有淡漠、憂鬱和焦慮的現象。但是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有幻覺和妄想的比率比阿茲海默症多,病人常會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時是動物或物品等。病人會嘗試去摸,或找人來證實他看見的東西,這種現象常發生於夜間。
所以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病人通常白天嗜睡。此外,他們有一種特殊的睡眠疾病叫做「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此類病人於睡眠時常常作一些被人或動物追逐或攻擊的噩夢,病人也常隨著夢境而有肢體的動作。
此病是因為正常人於作夢時(快速動眼期),會抑制肢體的動作,但是此類病人無法抑制,因此會將夢境演出。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常常比帕金森氏症先發生,幾年後才產生帕金森氏症或路易氏體失智症等疾病。
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有失智症的帕金森氏症病患,腦部萎縮的速度比沒有失智症的快,但是並未有特別的異常。目前診斷主要是靠病史和神經心理測驗。
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的病人目前的治療藥品是用rivastagmine,接受治療二十四周後,有百分之十九點八的病人臨床上有顯著進步,而對照組只有百分之十四點五。這份藥物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是可經由藥物改善的,但是仍有待醫學界發展出更有效的藥物來幫忙。
(作者為慈悲基金會護智中心委員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傅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