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衛生署擬實施一項新支付制度,鼓勵醫療群落實在地責任,推動預防保健等服務,使得行政區內的民眾獲得健康、減少持續就醫,若醫療申報費用較預期有結餘,醫院可獲得回饋金獎勵;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呼籲,年底二代健保法通過後,健保制度將有大改革,應到時再做整體支付制度檢討,否則只是替醫院增加一道數學題。
衛生署長楊志良最近提出這項「區域論人計酬」方案草案,昨天他主動發出說明稿,指出要評估參與計畫的醫療群是否達到成果,會先預估出一個虛擬總額,以去年每人醫療費用平均為二○八四八元為例,加上今年費用成長率的八成所平均出的醫療費用為二一三三二元,若戶籍人口為二十萬人,虛擬總額就是相乘所得的四十二億元。
這項方案並不限制民眾的就醫場所,不過若醫療群行政區內的民眾跨區就醫,這筆醫療費用會從虛擬總額中扣除。年底健保局會結算,若虛擬總額扣除該區全年申報費用後有餘額,表示民眾在醫療群努力下更健康、減少醫療支出,暫定將其中八成結餘回饋給醫療群。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論人計酬」是鼓勵醫院從預防醫學角度促進健康,這個方案有其理想性,但國內已同步推行包括整合性照護計畫、住院DGRs、總額制等各種支付制度,讓醫院遭人詬病除了提供治療、還要計算患者可帶來的最大效益,貿然增加新方案,恐更混亂現有的支付制度。
滕西華強調,每個支付制度都有其優缺點,過去講求論量為基礎、現在漸漸認為以品質為考量,應該在二代健保上路、改變保費收取辦法時,一併進行整體性檢討;此外,她指出台灣跨區就醫是常態,推動區域性的醫療照護是否能改變民眾就醫習慣,都必須考量,才不會讓美意難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