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解釋八背捨的內容。首先說明初背捨內容及所證初禪證相:
(一)、內有色觀外色
此即內外俱觀。行者以淨心先觀自己色身不淨,如觀身體腐爛,血肉塗地,臭穢難聞,無有一處可以愛樂。由於欲界貪欲煩惱不易斷,故更要觀他人色身不淨或死屍,令心生起厭惡,俾能棄捨愛樂。
以下具體說明初背捨的觀想方法。從觀身體腫脹壞觀,到白骨觀,再到白骨流光觀,八種光明觀等,皆屬於初背捨的觀想方法。大多數情況下,先從內身觀起,內身觀想成就之後,再以不淨觀來觀想外身。
觀內色
行者端正身心,用心觀想大姆指,像膨脹黑的大豆,就像腳繭。接著在觀想腳腫脹,從腳心、腳踵、腳踝、小腿、膝蓋、大腿,漸漸至腰,乃至全身都是腫脹,全身僵直。這樣從頭到腳,從腳到頭,遍身觀想,行者見到腫脹的軀體,五個指頭如葩花,兩腳腫如柱子,腰腹脹如甕,頭大如盆,處處腫脹,如充滿風的韋囊一般。此相發時,或從腳到頭,或從頭到腳,全身皮肉裂開,流出潰爛的膿水,至全部乾枯流盡。
此時,行者繼續定心觀想,全身的皮肉,隨著心念,從頭至腳,漸漸剝落,露出髑髏骨相,骨節之間,節節相連,端坐不動。而那些脫落的皮肉,聚在一處,猶如許多蟲聚在一起,污穢不堪。若發此相時,深深厭患自己的色身,如棄糞屎一般,何況妻子、財寶,又怎麼會生?惜心呢?
《金光明經》中,薩埵王子自厭其身,投身飼虎,成就菩薩行,皆由此「觀色身種種不淨相」所致。
觀外色
以下,觀外色及他人之不淨;次觀白骨發色、發光;然後,將光攝於眉間而發。隨生覺、觀、喜支、樂支、叢林諸相,為正相入八色。
「外觀色」者:外見死屍,?脹、膿、壞,滿一個聚落、一個國土;如前面九想所觀的種種不淨一樣,故說「外觀色」。若能如是觀照清明,能入欲界定。
於觀法上再更進一步,見白骨生起青、黃、白、鴿等四種顏色,明亮且光彩耀眼。青色發青光,黃色發黃光,白色發白光乃至鴿色鴿光,光狀如流水,光照白骨人,如塵霧中的光明照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