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現在的學生情緒好憂鬱,董氏基金會一份最新調查顯示,每五個人就有一人,以「青少年情緒自我檢視表」評估呈現明顯憂鬱情緒,雖然高達七成的學生認為,運動後可以改善心情,但只有一成學生善用此紓壓法,董氏九月起持續跟十一所學校合作,鼓勵學生成為「樂動小將」,定期跑操場來體驗運動紓壓。
這份問卷在台北縣市進行,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二十所國高中學生作答,有效問卷總共有一千九百一十一份,董氏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百分之十九點八的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預估實際上高達約十萬名學生有此情緒困擾。
學生都怎麼紓壓呢?調查顯示仍以聽音樂、唱歌、看電視、睡覺等靜態活動為主,比較男、女生最大不同處,近六成女生會找朋友訴苦,反之,六成四的男生則是以玩電動或線上遊戲為紓壓首選,四成五會以打球等運動來發洩。
研究顯示運動會分泌腦內啡,讓大腦興奮、心情變愉快,不過這些處於升學壓力的國高中生,高達八成除了體育課外並沒有足夠的運動時間,主要原因就是「課業忙、沒時間」、其次則是「找不到人一起運動」。
健康運動聯盟理事長葉金川表示,許多人常認為運動是種休閒,「有閒才去做」,事實上運動對人的腦力刺激、情緒管理都有幫助,更應該及早從學生時代就培養運動習慣。
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指出,運動可幫助提升血清素,有如吃抗憂鬱劑的效果,這是打電動、睡覺等其他紓壓方式所比不上的好處,更鼓勵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運動,增加親子互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