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學系甄選入學面試時最常問考生:「你為什麼想學醫?」曾有個考生口試時一臉哀傷地說,因為阿公生病過世,因此立志考醫學系,將來要行醫救人。口試結束後,醫學系教授打電話到考生家求證,發現考生的阿公活得好好的。考生為了打動教授,編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沒想到穿幫,當然不予錄取。
教育部訪視十所大學的甄選入學招生作業,發現醫學系甄選作業最嚴謹,除了筆試、情境模擬,口試後還會追蹤調查。教育部高教司長楊玉惠表示,台大醫學系要從數十個滿級分考生中,精選出最適合的人才,因此不但口試極度嚴謹,甚至會做電話查證。
大學甄選入學第一關,考生要先通過學測成績的門檻,第二關是備審資料和口試。楊玉惠透露,有醫學系教授透露說,審查備審資料時,只看考生的高中在校成績,其他洋洋灑灑的資料「我們才不看」。
據各大學回報的數據顯示,甄選入學錄取的學生上大學後的學習表現,優於參加指考登記分發的學生。因此,教育部曾建議台大醫學系要放寬甄選入學名額,但台大醫學系的甄選作業包括事後查證,由於沒有足夠人力,因此無法增加名額。
少子化之後,為了網羅優秀學生,大學紛紛發展出人性化的措施。
台北醫學大學讓考生上網選填適合的面試時段,避免考生時間衝突;清華大學在考生面試時,還為家長安排學校簡報、校園導覽及座談,中南部的大學甚至安排高鐵站接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