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參加大學甄選入學,備審資料不再是「愈精美愈好」,過度包裝及美工設計「完全不會加分」。明年(一百學年度)開始,大學各系須於甄選入學的簡章說明備審資料要交些什麼,甚至可上網填寫,不用再準備一堆資料。此外,若只做書面審查、不面試的系,報名費以一千元為上限。
大學甄選入學「多元入學」被批為「多錢入學」、「多元負擔」,教育部決定改進明年度的甄選入學措施,各大學校系須於簡章上註明備審資料及第二階段甄試的評分項目及原則;如果只做書面審查、不面試的系,報名費以一千元為上限。
上述甄選入學新規定,目前就讀高三的學生適用。
文字內容 是審查重點
教育部首次針對十所大學進行甄選入學招生試務訪視,卻發現,很多高中生及家長以為備審資料愈精美愈好,可以加分,甚至不惜花錢請人捉刀設計。
「其實大學才不看精美的包裝設計」,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表示,很多大學只看高中成績,考生卻做了很多冤枉工去掃描從小到大的獎狀、做很多美工設計,這些問題明年統統要改進。
訪視委員之一、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也說,考生和家長低估學者的特質,大學教授不會被包裝和美工設計取悅,所要看的是文字內容。已有不少大學要的備審資料不需加封面,也不必精裝,這些訊息應事先讓考生知道。
評分項目 簡章應詳載
明年除了備審資料格式化,讓考生不再做虛工,楊玉惠表示,第二階段甄試作業也要建立公平機制,各校系評分項目和百分比,都應在簡章交代清楚;例如服裝儀容是否打分數?占分多少?讓考生和家長有所遵循。
教育部曾接獲家長投訴,口試委員不夠專業,甚至有委員只問一個題目:「快中午了,你肚子餓不餓?」造成考生未被錄取很不服氣;因此,教育部也建議各大學為口試委員舉辦行前講習,增加口試專業度。
報名費用 依生活水準
第二階段甄試報名費動輒一千二百元或一千五百元,且各校系收費標準不一。林文虎表示,除了少數頂尖大學,大學招生已有「區域化」趨勢,應考量地區生活水平收費。
楊玉惠說,教育部將行文各大學,規定明年開始,如果只做書面審查、未辦理面試,報名費不能超過一千元。
林文虎則發現,部分大學沒有想清楚為什麼一定要口試的理由;他認為,需要與人接觸的科系,例如醫學系和教育系,需要透過口試來確認考生的人格特質是否適合就讀,但數學系和物理系如果也要辦理口試,就應該提出有說服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