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教育部禁止能力分班,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縣市國中都有所謂的「實驗班」,名稱五花八門,明眼人一看就知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變相」編班。
為落實常態分班,杜絕少數學校「偷跑」採能力分班,教育部規定相關單位要查核各班期中考成績是否呈S型常態分配,但學校實際編班時「有暗帳」,一套編班用,一套供「查核公開展示用」。
台中縣市就有部分學校設「假日加強班」或「自強班」,要求成績好的學生留到第九、十節,周休還要到校自習或上課。豐原市有學生受不了,要求退出假日班,「否則每一科都要考零分」,家長只好告知校方「女兒不進假日班了。」
不過多數學校不敢明目張膽,多採「跑班」逃避查核。有國中教師坦承,「國民中學學生編班實施要點」規定,二、三年級可採學科能力編班,「在校方眼中,這是合法的能力編班」,校方根本不分科,將成績好的學生集中上課,「成績差的學生就被犧牲了。」
大里市宋姓婦人的兒子在「普通班」上課,她說「真的差很多!」學生成績好壞,老師完全不在意,有學生經常曠課,偶爾到校上課就鬧堂,老師根本不理會,「同樣上學卻不同待遇,讓家長很悶。」
台東縣部分學校以英文班、數理班為名目,在單一班級採精英教學,師資都是校內最優,對外美其名是為「學生興趣」,但有興趣學生未必能讀。
台東市何姓學生家長說,女兒學校就有英文班,「我女兒對英文也很有興趣,成績中上,但就是進不去」,理由是甄選結束已經額滿,可是究竟何時甄選,連學生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