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會 黑暗中的舞者

文/林黛嫚 繪圖/鄭乃文 |2010.09.07
737觀看次
字級


往北京的機上雜誌,看到這個名詞,旅遊作者用這個來形容和長野的美麗相會。回到旅館後我查了一下資料,此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提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可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因為是如此瞬間的概念,因此,主人要深情盡意,努力完美地當稱職的主人,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要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傾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微細的心意。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這便是:一期一會。

這趟旅程,我們又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個只在歷史課本中見到過的名字,唐山,她被記載是因為一場失去廿四萬生命的巨大災難。原本制式的晚宴,居然因為自由取餐的形式,而多了些熱鬧活潑,一位工作人員不小心說了句老實話,「說完就吃,吃完就走」,也為這類社交餐會下了有趣的定義。

同桌用餐的人都是不由自主的組合,我們這桌因為有兩位當地作家十分善飲,而很快就打破陌生氣氛熱絡起來。張楚和我隔鄰而坐,旁人介紹他時總說,頗受矚目的所謂七○後作家,讓人不得不印象深刻。果然是七○後,和其他前輩作家比起來顯得年輕,或許因此而活躍地到處串門子,等他遊走各桌回到本桌時,宴會已近晚聲,我只記得他也善飲,一口一杯地暢飲啤酒。

張楚生活的唐山市灤南縣是個典型的平原小鎮,在他眼裡,小鎮「就像是個灰頭灰腦的中年人,佝僂著脊背前行」。那裡既有鄉村的恬淡,也有城市的浮躁;既有人開著雙B車去歌廳尋歡,也有人為了一日三餐拚命勞動;生活的慢節奏與快步伐在此交織。在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生活裡,張楚筆下的故事總在「既陳舊又新鮮、既純淨又骯髒、既形而下又形而上」的小鎮裡展開,不純粹,不協調,儘管荒誕,卻又真實。

本以為說了再見就不會再見的,因為時間還早,我和團友到大廳去上網收信,正巧張楚在大廳等人,他殷勤邀請我們到街上吃燒烤,我們想想此行都拘束在官方的正式行程中,無緣見識真正的市井生活,所以即便才剛用罷晚飯,張楚的邀約還是覺得很有吸引力。我們乘坐兩部計程車到大里路的黃二燒烤。張楚在稅務局的好友也從別處趕來赴約,他們都是第一次和台灣朋友相聚。

果然如張楚所說,是很家常的地方。我們喝著啤酒,吃著烤串,因為彼此太不熟悉,只能有一搭沒一搭閒聊著,雖然如此,也自有一種旅遊中的舒緩情調。然而,在酒杯碰撞中,夜一分一分地深了。正當感覺到我們必須離開,繼續各自的行程時,張楚突然不捨起來,說,再待十分鐘吧……再坐一會兒吧……再五分鐘就好……或者我們再去唱歌……,如果這只是略盡地主之誼,似乎過於熱情了,然後張楚說,今晚過後,我們就不會再見面了。團友安慰他,會的,會的,你們可以來台灣,我們也有機會再來唐山啊。

讀張楚的小說,彷彿進入「一線天」,氣氛幽暗、壓抑、神祕,到處潛伏著危險的玄機,讓人透不過氣。「真正的溫暖都藏在陰影背後,影影綽綽,讓人骨子裡感覺到顫慄。」在他看來,雖然冬天的陽光照在身上,很溫暖 ;在街頭碰到故友,很溫暖;想到親人時,很溫暖。「這種溫暖純淨,沒有任何雜質,和最原始的感官世界聯繫在一起」,張楚說。

過了今天,我們就不會再見面,這是多麼深刻的實話,你回想到大陸來過數十次的文化交流活動,那些人可曾再見過?我在腦海中逡巡。新疆最北的喀納斯湖畔的篝火晚會,那位共舞的回族朋友,我記得他有位今生從未出家門的妻子;在伊犁最熱鬧街市上的飯店,林則徐的後人,那位某大學的教授託你帶給台灣親人天山雪蓮;就說北京吧,你去過最多次的城市,那位木訥的文學評論家,相距十年你們才見第二次面……這些都還是印象深刻的,多的是匆匆一面之緣。

張楚說的有道理啊,只是筵會終將散席,五分鐘、十分鐘的留戀依舊會逝去。

張楚的小說擅於描寫最為黑暗的現實與最為絕望的心境,通過一些細節與氛圍的營造,造成一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小說在敘述上又是最為講究的,精緻、細微、優雅,這樣的敘述方式與內容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反差,或者說是悖論。有人用「黑暗中的舞者」來形容張楚。

我是一個對生命很沒安全感,覺得生活中充滿不確定的人,交朋友交得又深又久,至於不熟的人,很難往心底擱,那些只見一次面的人,更是轉身即忘,當時張楚那麼認真地挽留我們的畫面,讓我非常驚訝與不解。回到台灣後,我卻莫名地常常想起臨別的那一幕,計程車駛離時,我回眼一望,黑暗中兩人的身形卻愈發鮮明起來,我彷彿有些懂了,一期一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