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名人桂趣

林來生 |2010.09.07
774觀看次
字級

金秋送爽,正是「八月桂子獨成王」、「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之時。桂花在中國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栽種歷史了,在《呂氏春秋》中就有「物之美者,招搖之桂」的記載,在古人心目中桂花已成最受崇尚的花木,因而留下了許多名人與桂的趣事。

漢高祖劉邦的功臣蕭何,對桂花情有獨鍾,他不但愛桂,且到處植桂。現陝西南鄭聖水寺內有桂樹一株,幹徑達二百三十多公分,樹蔭覆地達四百多平方公尺,仍枝葉繁茂,樹冠壯麗,相傳即蕭何手植,人稱「漢桂」。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愛樹,對桂樹更是偏愛有加,他曾寫過數首詠桂詩。其中有首:「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他浮想連翩地建議月裡嫦娥多種幾株桂樹,由此可見,他對桂樹迷戀之情。

唐代詩人李德裕很喜歡桂花,自稱「平生愛此樹」。他有一首記述搜尋紅桂樹的詩,並且在自己家裡專門建了一個花園,園名「平泉」,種植各種桂樹,當時成為很有名氣的園林別墅。

詩人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往遊園林,與李德裕唱和。白居易自稱:「洛客最閒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李德裕出身世家,其所好桂,大概是著眼於桂的如丹本心,幽深芳意,非民間尋常之樹吧。

宋代愛國名臣李綱最喜愛桂花,他晚年壯志未酬,與南宋腐朽朝廷格格不入。他退居福州時,其書齋就命名為「桂齋」,而且親植桂花以明志,更常借桂花自況,排遺憂憤心情。如他的桂花詞〈採桑子〉:「幽芳不為春光發,直待秋風。直待秋風,香比餘花分外濃。步搖金翠人如玉,吹動瓏璁。吹動瓏璁,恰似瑤台月下逢。」

民族英雄林則徐也酷愛桂花,他在福州西湖荷亭旁修建李綱祠時,在祠旁築了一個讀書處,也題名為「桂齋」,以借桂明志。桂花在寒秋向人間釋放出濃郁的香氣,他決心在國家多事之秋,為國家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