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六輕引發環保爭議,讓石化業被社會大力抨擊,甚至出現台灣不需要石化業的聲音,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昨天重申,這些言論誤導民眾,石化業不僅對國家經濟有貢獻,而且也不是汙染的工業。
陳武雄上月在公會年會,也有類似說法,以他的身分可理解,但石化工業生產規模大,彼此具關聯性、依賴性,所以通常集中設置,鄰近高雄都會區的大社仁武與林園工業區,是石化業重鎮,約有四十餘家工廠,學界研究指出,高雄前鎮區的癌症罹患率及死亡率高於全台平均值,死亡比更高於平均值十倍以上。
陳武雄認為六輕意外是個案,「不要一竿子打翻石化業的努力」,但從這些數字來看,可能要打問號。
媒體報導,大陸已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化工業國,台灣業者擔心,ECFA早收清單儘管有部分產品納入,但大宗泛用塑膠則未納入,隨著東協加一優惠關稅今年生效,台灣石化業面臨不利競爭。
不可否認,石化工業與食、衣、住、行等眾多產業關係密切,產值約占台灣製造業三成左右,說台灣不需要石化業,也許太偏頗,但陳武雄說「石化業對國家經濟有貢獻,也不是汙染工業」,恐怕只說對了一半,何況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是沒計算環保成本。
大陸的三大石化集團十一月將來台交流,石化公會希望台灣能積極布局大陸,但大陸早年歡迎台灣石化業前往設廠,現在則環保觀念抬頭,自己的石化業也面臨汙染批評,台灣業者若不能兼顧環保,投資大陸的前景恐怕也不樂觀。
石化公會還說,國光石化對經濟建設絕對有必要,行政院已列入國家重大經濟建設計畫,希望盡速批准;台灣是需要經濟建設,但石化業者若說沒有汙染,應拿出數據出說服大眾。否則若環保成本更高,台灣承擔不起。
蕭曜(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