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辯解 卻查出問題 衝擊北市府團隊 為政要放低身段 調查再回應 避免重傷害
台北市政府主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最近不斷被踢爆有花價採購價格過高的問題,市府官員曾回應,花博的花價是「契約價格」,包含栽植設計、工料工費、養護維持、風險控管等費用,不能直接拿花卉的市價來相比,否則走一趟建國花市,價格一定更低。

的確,採購價格不可能只是花卉本身的價格,必須包含工程景觀施工,及未來花博期間的養護等費用,總價一定會比單一的花卉市價高,不過,從市府的花博採購預算書中,卻無法明顯看到細目預算分配情況,全都計入某一花卉的價格中,就算拆開來計算後價格合理,卻也難脫預算書粗糙浮濫。
花博的每一分錢都是人民辛苦的稅金,公僕應該在預算書清楚註明花卉採購、景觀造林、栽植及養護費各是多少,況且這些價格不是很難合理預估。
當預算書過於粗糙被抓包,市議員拿來作為批判的焦點時,市府不知反省,反而第一時間指稱批判者是為了選舉而抹黑、造謠,這豈不是「我一定沒錯」的預設心理作祟,有人提出質疑,先辯解再說。
這實在不是好策略,例如同一時間被市議員踢爆的新生高架橋採購預算偏高,一開始市府也是第一時間就辯護,後來又稱只是極少部分品項(四項)有價格偏高之嫌,最後政風專案小組調查後卻發現,新生高一百六十七項工程採購款,竟有三分之二金額偏高,甚至有高到非常不合理的情況(原因是錯誤的採購預算編列),這豈是市府當初宣稱的小疏失?
一旦有市民或議員對施政提出質疑,執政團隊的標準作業程序,應是放低身段承諾成立專案小組檢討、調查,確認後再發言,切莫草率逕自以想當然耳的態度,反駁甚至嘲諷質疑者,否則萬一自己真的錯了,透過媒體放送,無論對市長還是市府團隊的形象、信任都是非常大的打擊。
只要自己沒有錯的事,晚一點正確的回應又何妨,沒有必要爭一時口舌之快,卻釀成無法收拾的風暴,造成重傷害,豈非得不償失?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