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弊端叢生,在台南地檢署「開出第一槍」後,終於獲得重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保證,本月底前提出行動方案,將結合法務部、工程專業團體和地方政府,展開道路工程大掃黑,落實道路品質管制,還給全民平坦、安全的用路環境。
台灣道路的惡質化,已是全面的問題,沒有「城鄉差距」,不論大街小巷幾乎都淪陷,民眾除了要忍受道路三天兩頭東挖西補的不便,坑坑洞洞的威脅更如影隨形,讓開車族閃避唯恐不及、騎士提心吊膽,民眾難免會疑惑道路滿目瘡痍,也是「台灣奇蹟」?
筆者跑業務,天天在外奔波,使用道路頻繁,對台灣道路品質有「刻骨銘心」的體認,雖然我的車子車齡逾十載,但勤於保養,避震器效果還不錯,卻也禁不起「坑」人的凹洞,經常無預警的顛簸跳動。拋開其他稅不談,我這輛兩千CC的車子,一年燃料費加牌照稅要繳近兩萬元,卻得到這款道路品質對待,真是不甘,卻也無奈。
眾所皆知,能承攬公家工程的廠商,後台都有一定「份量」,甚至是「硬」底子,不論是官商同流或被迫「配合」,公權力不彰是事實,甚至已惡性循環,這是道路品質始終無法改善的癥結,公共工程會既已知病因,就要對症下藥,畢竟,道路品質攸關民眾安危,政府若能治好沉痾,民眾一定會給予肯定與掌聲。
只是,傳言中部某重量級中央民代是瀝青工程的超級大戶,希望「路平專案」不是只做樣子,要掃老鼠、蟑螂或許不難,敢打老虎才能展現魄力與決心。
青雲(台南市/業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