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九州大學等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飲食之後血糖值居高不下、具有糖尿病危險因子的人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預防糖尿病或許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病。
《讀賣新聞》報導,以九州大學的神經病理學教授岩城徹為首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飲食之後血糖居高不下、具有糖尿病危險因子的人,腦內容易形成像阿茲海默症特徵的腦神經壞死、腦內形成澱粉樣斑塊的情形。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民眾平時多注意飲食、運動等預防糖尿病,或許可預防阿茲海默症發病。
研究人員是針對福岡縣久山町的居民進行長期追蹤後,做資料分析。分析的資料是一九八八年接受健康檢查後、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之間死亡的一百三十五人(平均年齡七十點五歲)身上具有糖尿病危險因子和腦內老人斑之間的關連。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當中,有八十八人腦內有老人斑。飲食後血糖值居高不下的人,與正常人相比,腦內出現老人斑的比例是一點七倍。
擁有腦內易形成老人斑基因的人與擁有普通基因型(血糖值不會居高不下)的人相比,前者腦內易形成老人斑的比例是三十八倍。
日本研究人員早先也曾指出,胰島素抗性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得到阿茲海默症引發的斑塊風險較高。
該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神經學學會(AAN)期刊,總共對一百三十五名來自日本久山、平均年齡六十七歲的對象進行觀察。
他們首先接受血糖測試,接著在之後的十到十五年間持續偵測阿茲海默症徵兆。
這段期間,約有百分之十六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這會影響認知功能,主要是喪失記憶、行為和社會適應能力。
實驗對象去世後,研究人員檢視腦中的阿茲海默症身體徵兆,也就是斑塊和糾結現象,結果發現百分之六十五出現斑塊。
研究者發現,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出現斑塊症狀的風險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