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國教師會與幼教團體昨天提出五都選舉教育政策建言,要求公私立托育園所比例(幼稚園與托兒所)從目前的三比七,逐年提高至四比六,預計一月內彙整建言,送至五都選舉參選人競選總部。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教育部統計,台北市、新北市、大台中、大台南、大高雄的公私立托育園所比例,公立托兒所與私立約一比九,公私立幼稚園比例為四比五,整體統計約三比七,學前教育長期過度市場化,造成私立托育園所收費比公立高出三至四倍。
教保服務行動聯盟就強調,美國經驗顯示,家庭托育費用不宜超過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十,但台灣家庭要支出百分之四十二,難怪年輕人畏懼生兒育女。
另一個問題是,私立托育園所競相以知識教學吸引家長,造成學前教育不正常發展,例如在孩子未發育完成前,就教導寫字、認注音符號等,可能造成幼兒從小對學習產生倦怠,以致影響小學課程。
全教會邀集幼托團體討論後,認為將公私立比例拉高至四比六,五個都會區只要花八點二五億元,就能讓學前教育正常化,避免提早讓幼兒學習太多知識性課程,也有助提高生育意願。
劉欽旭表示,年底五都選舉區域多雙薪家庭,最需要優質的幼托環境,年輕人才有動力生小孩,這比徵選生育口號實際;他們不能強迫參選人接受建言,但會把各參選人接受與否的訊息公開,讓全國三十萬名教師了解。
具體建議方面,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林佩蓉表示,政府應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增設公立園所與財團法人非營利園所,讓私幼不至於過度剝削家長與幼教老師。
全國教師會政策部主任詹政道指出,目前非營利托兒所每名幼兒一年所需學雜費約八萬元,私立高達十萬元以上,以公立費用三萬元推估,建議政府補助每生每年約五萬元的教育經費。
幼教團體認為,耗資七十億元的五歲免學費政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唯有提高非營利托育與公立幼托比例,才能讓幼教品質回歸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