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居住的壽堂,往往會出現「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對聯,我國最古的詩歌總集《詩經‧小雅‧天保》中有:「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可見以「南山」喻壽、祝壽久遠而廣泛。
我國疆域遼闊,山岳眾多,尋找幾十個南山恐非難事。哪座是《詩經》上所指,也就是最早喻壽、祝壽的南山呢?海南三亞市西南有座南山,背倚祖國廣袤彊土,面朝南海萬頃碧波。鑒真法師東渡日本前滯留山中,弘法布教一年有餘。此後,南山便被佛家視為福澤之地。如今,南山地區仍是長壽老人多多,有人認為,這是「壽比南山」的事實根據。
西安市南面有座終南山,又稱中南山、周南山,是秦嶺的主峰之一。終南山高峻雄偉,林木茂密,秀麗怡人。傳說呂洞賓等在此修煉,是我國的道教名山,著名的旅遊勝地,春秋時已聞名遐邇。
三亞南山從地緣上看,至南窮極。壽比南山,如理解為老人的壽命像南山那樣遠長,這座南山倒是很適合。但三亞南山,古代稱為鰲山,不叫南山。至於現在南山老人長壽,恐怕也不能作為佐證。因壽比南山的本意不是「像南山老人那樣長壽」。《詩經》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的詩歌匯集,三百零五首詩歌主要產生於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等地,這裡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古都西安,坐落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終南山佔地理位置的優勢,文學創作就地取材,很自然地會寫到終南山。壽比南山,如理解為像南山那樣安泰強壯,像南山茂密的林木那樣保持生命的活力,把終南山視為《詩經》中的南山,更恰當些。從終南山的悠久名字來看,壽比南山之南山,也應該是這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