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宇內的龍學泰斗王師更生教授於七月廿九往生佛國,王基倫教授撰寫〈堅毅自持的長者──追悼吾師王更生先生〉一文,提及兩年前謁見老師,老師忽然說道:「世間事一切都是假的,『立言』也是假的。」老師傾盡一生心力,孜孜學術,著作等身,又怎會認為一切是假?
真與假、虛與實、空與有的二元對立,看似壁壘分明,但洞燭實相的智者卻能圓融處之。世間萬法緣生緣滅,究竟本空,終無礙假有的存在,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古來許多文人了解箇中奧妙,運用各種權巧方便加以闡發。蘇軾〈代黃檗答子由頌〉提及弟弟蘇轍寫了一首詩偈質問黃檗長老怎會生病:「五蘊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嶽盡圓融。病根何處容他住,日夜還將藥石攻?」
人身四大皆空,與山河大地一如,病根何處容身?怎會染病?又怎須服藥?東坡於是代長老回答:「有病宜須藥石攻,寒時火燭熱時風;病根既是無容處,藥石還同四大空。」
生病服藥,就像冷時藉火取暖,熱時吹風納涼那麼理所當然;若空中無處容得病根,藥石何嘗不與四大皆空,又何須在意服不服藥?蘇軾先談「緣起有」,再說「自性空」,娓娓道來,理事圓融,真空假有,不泥不滯。
蘇軾又曾浴於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兩闋,同樣談空說有:「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自淨方能淨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首闋先說水是水,垢是垢,但若從空性論,水實非水,垢亦非垢,由此觀之,東坡居士本來無垢。第二闋則說既有此身,不妨遊戲一場,「俯為人間一切」,從洗淨身體更延伸到在人間做一番事業的偉大願望。
這等境界在王安石〈夢〉詩也道:「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了解一切有為法,如同夢幻泡影,內心便如如不動,不再執著馳逐。這是出世的達觀超然,若以這般達觀超然在如夢的世間隨緣盡分,便能消解諸多紛擾,成就無量夢中功德。
一切是假,仍應認真以對。唯其打破真假、虛實、空有的對立,才具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情緒智商,才不致消極頹唐,才能努力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