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國際傑出青年英文禪學營七月起在佛光山展開,來自美國各地高等學府的大學菁英齊聚佛光山,體驗為期一個月的禪學心靈饗宴;本版即日起推出學員專訪,讓讀者同享不同國籍青年對宗教信仰的不同感受,天涯若比鄰,此時共佛光。
今年二十二歲的Ben來自美國加利福尼,是前年國際禪學營的學員,今年他在完成康乃爾大學哲學系的碩士學位後不久,即來到台灣佛光山協助此屆禪學營的活動,擔任輔導員。
Ben提到佛教以前給他的印象,就只是隱藏在深山野林裡修行的宗教團體,然而自從接觸佛光山後,對佛教的印象才得以改觀。佛光山將現代與傳統佛教結合,提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令他覺得很了不起,也導正了他過去以為學佛就得與世隔離的觀念。
佛教的義理或佛法精神,當中何者最令Ben感到受用的呢?他的答案是「無我」的精神,認為透過放下自我的學習,人們就能顯現慈悲的一面,願意對不幸的人行佈施和奉獻。Ben也因為從「無我」的實踐中,發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能耐心的輔導新學員,性格也顯得較活潑與幽默。
禪學營主任依法法師因為Ben的關係,得以認識他的母親Sharon Herzberger現任尼克森母校惠提尼大學(Whitter College)的校長,並造就了西來大學向惠提尼大學取經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