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科學家發明一種將義肢直接與骨骼相連固定的方法,肢障者可免於穿戴義肢的不便與摩擦的不適感。專家表示,未來若技術成熟,肢障者還可裝上更貼近身體的「生化義肢」,但還是有人擔心感染問題。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自鹿角獲得靈感,鹿角是利用長長的纖維與骨骼相連,如同地錨般固定於骨骼上。鹿角能安然存在,與骨骼構造、形狀及骨骼有孔洞有密切相關。研究人員按此原理,將鈦金屬連桿穿過皮膚,鎖在病患殘肢骨骼上,再把義肢固定在連桿上。植入後,新生皮膚組織會包覆鈦連桿,不會因為有傷口而感染。
倫敦大學學院與醫療器材業者史坦摩公司共同研發的這種義肢固定法,叫做「無皮膚傷口骨內義肢」。史坦摩總經理安聞指出,技術關鍵在於皮膚組織的伸縮性,要讓皮膚組織不脫離鈦連桿,連桿在皮膚下的部分在設計時,須能讓皮膚組織包覆連桿。
研究人員已在維農山醫院,對幾名失去手指的病患進行實驗,效果不錯,接下來將展開四肢的實驗。可望幾年內普遍應用於失去手指的肢障者,這類義肢幾年後也可造福四肢不全者。
英國四肢損傷協會會長漢恩指出,身為肢障者,他樂見取代活動義肢的新技術,但現在他還是擔心會有感染問題。
目前的義肢都是套在殘存的四肢上,行動時,義肢的摩擦可能造成傷口,若義肢能固定於身體,對肢障者是一大福音,但義肢要穿過皮膚「鎖」在骨骼上,可能引起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