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最新調查顯示,國人每四人就有一人,易有煩躁易怒的情緒,以中壯年的比率最高,然而多數人由於汙名化憂鬱症,即使察覺經常性有情緒問題,多不願就醫尋求協助,憂鬱症防治協會推動「喜樂五字訣」,呼籲民眾煩燥時可善用這些方法排解;若無法改善應及時就醫,避免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之事。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賴德仁表示,常有煩躁易怒情緒的人,共同特徵就是生活忙碌、缺少休閒活動、時常壓抑情緒、心理調適能力差,且對憂鬱症不理解而不願意就醫,容易以酗酒、亂發脾氣等方式發洩情緒。
如何有效面對煩躁情緒?協會最近推動「喜樂五字訣」:先「放」鬆深呼吸、暫「離」現場隔絕刺激、適度「紓」解情緒免壓抑、「轉」換心境放下成見、「正」向思考來同理,可幫助遠離憂鬱症。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指出,出現難解的憂鬱情緒,或是罹患憂鬱症卻沒有治療,容易導致自殺的行為,唯有使用正確應對方法、及早發現症狀進行治療,才能降低此危險行為。
憂鬱症防治協會近期將在全台舉辦「喜樂月」系列講座,活動內容可查詢http://www.depressio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