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Z太太因為腰痛,上下樓梯、走路較慢,先生及孩子會主動幫忙採買,陪她散步、看病,讓我好羨慕。
日前,跟她聊天,Z太太說:「父母應多陪孩子,尤其孩子初、高中階段,最需要父母親的陪伴,也將影響孩子人格發展。」
Z先生對孩子非常用心,在孩子小的時候,每天必定先送孩子上學,再去上班,孩子晚上補習,Z先生也盡可能去接孩子回家,平常大人忙著上班,小孩忙做功課,唯有趁接送孩子的路途中,可以多跟孩子聊天與互動。
晚上就寢前,兩夫婦一定到孩子房間巡視一番,叮嚀不要太累了,早一點上床睡覺,假日也常載孩子出遊或上館子,長久以來,親子感情經營得相當好。
現在孩子大了,變成孩子每天就寢前到他們房間道晚安,早上出門上班前,也會到他們房間打聲招呼,家裡需要修繕或更換電燈,孩子會再三叮嚀:「您們年紀大了,千萬不要再爬上爬下,等我下班回來處理。」生病時帶他們看醫生,帶他們出遊、上館子,把他們當「老小孩」一樣呵護,讓他們感覺好幸福。
曾看過一則報導,英國一對兄弟(十一歲及九歲)是數學神童,他們上當地的普通小學,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他們的父母認為「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與引導,這比送他們去昂貴的學校重要多了」,所以當發現孩子對數字有某種天賦時,他們就決定加以開發,耐心地陪伴孩子做練習,果然苦心沒有白費。
關鍵在於培養,有付出一定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