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在《福報》上閱讀琹涵的文章〈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感觸頗多。
婆婆有四個子女,身為母親,婆婆覺得有義務為孩子找到最好的歸宿。
先生有自己的想法,對於父母安排的相親,並不接受,所以等了好些年,終於等到緣分為我們牽起線;先生的姊姊很年輕就嫁了,不要爸媽安排的人選;現在帶女兒住在娘家,不曾回夫家,婆婆為此很自責,一直叨念著女兒錯失的機緣……;小姑年過三十五歲仍單身,婆婆更是焦慮。
至於小叔,前年在媒人婆的努力下,婆婆選定家世好,岳父母將來對女婿大有助益的婚事。
她,是個內向安靜的姑娘,婚事全由父母作主,幾次小叔去約會,我私下問,說了些什麼?他搔搔頭,「沒能聊什麼,好像也聊不起來。有時問她過得如何?女方回說:『就這樣』,此後就無話了。」
雙方家長都很中意,依父母安排的進度,都已經要娶入門了,小叔的情感卻還不確定。我問小叔:「到底對人家有沒有感情?會不會誤了人家?」他只能搔搔頭。
沒有感情怎能結婚?
婆婆跟小叔保證,「媽媽幫你選的不會錯。感情婚後慢慢培養,孩子生了就有感情了。」
小叔很乖,從來不讓婆婆操心,可是這是自己的人生呢!若同一屋簷下,卻沒啥話語,是否會寂寞呢?
小叔婚後一直沒有孩子,雙方長輩很著急,婆婆旁敲側擊才知道兒子的無奈,原來,媳婦拒絕魚水之歡,也不要小孩,只希望和先生作伴,像家人一樣。
婆婆傻眼,想到兒子一輩子要守著沒有性愛的婚姻,真的好可憐。婆婆對兒子有滿滿的愧疚,盤算著該如何告知親家,無法合則離婚。
父母作主,父母收拾善後,而小叔的顧慮是:離婚會不會很丟臉。
我問小叔,「到底對人家有沒有感情啊?真的就離婚嗎?」小叔還是只能搔搔頭。
能在一起是有緣,我相信這是上天給的功課。生命歷程中遭受的困頓、難題,有時並不是件壞事,它能讓人停下來思索,覺察內心真正的渴望。
婚前雖是媒妁之言,婚後該要好好培養感情,用心經營婚姻。兩人該找個時間,好好聊一聊,談一談彼此心中的婚姻圖像,不論最後是分或合,都要給予彼此最深的祝福。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但也算是兩個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