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特別珍惜與老朋友的相聚,之前與外子到美國,住在三十年不見的同學家,四個人天南地北聊了兩天兩夜,那份溫馨的感受,回到台北還是久久不散,從此,e-mail、skype開始幫我們的情誼連線,很高興又找回遠在他方的「老伴」。
人活到老,生活要簡單,但思想、格局卻要寬大。勇敢的走出去,爬山、散步、出國旅遊或上課去,如此順其自然的搜尋「老伴」,生活也變得更有趣。
看到周遭有很多的老人,因孤獨而逐漸萎縮;因喪偶而逐漸失去光采,甚至走向「老人癡呆」的命運,非常心痛。曾經問過很多家有「癡呆老人」者,他們一致的說法是「老人沒什麼朋友,很少出門,也不會打電話跟別人聊天。」
社會變了,不管男女,平均壽命都增加許多,生活已經不能再處處依賴自己的配偶或正在為生活打拚的兒孫,老人的生活圈勢必要逐漸寬廣,才能活得久,又活得好。
通常,老人相處較沒有利害關係,只有老來作伴的依存關係,所以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用寬敞的心去接納別人,「老伴」數目就會增多,日子就會充實。
我常想,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可以自主的選擇你的生活方式,卻無權妨礙別人的生活。當你老了,兒孫們卻正展開他們燦爛的人生,他們可以適時關心,卻不能要求他們奉獻過多的時間給我們。這時,「老伴」才是老年人長壽的泉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