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辛苦終事成」語出杜荀鶴〈閒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詩人寫道,窗外竹影在桌案上搖動,硯台中的墨水彷彿發出了野外泉水的聲響呢。年少時候的努力可說是有益終身的大事,面對匆匆逝去的光陰,千萬不要有所怠惰啊!
晚唐詩人杜荀鶴(八四六│九○四年),據聞為大詩人杜牧之子(計有功《唐詩紀事》),因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
杜荀鶴未出仕之前,曾隱居九華山、廬山一帶多年,足跡亦遍歷浙、閩、贛、湘等地。
杜荀鶴詩承杜甫、白居易等較寫實的詩歌傳統,自稱「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秋日山中〉)。詩語言淺白通俗、明白曉暢。
杜荀鶴自幼好學,酷愛學習,歷經艱辛,終成才華出眾的詩人。此外,杜荀鶴亦十分友愛弟侄們,雖知世路艱難、謀事不易,但為解救家鄉親故凍餒的境況,唯有進士及第一途方有出路。因此,杜荀鶴雖年年落榜卻又進取不已,終成及第進士,後名列大唐三百年裡的大才子,生平入錄《唐才子傳》。
是以,他在呵護諸弟侄衣食冷暖的同時,更重視對他們進行多讀書、長知識的教育,此詩即為杜荀鶴勸人讀書好學的明證。
他首先灌輸的即是讀書之好處,藉由「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的優美情境,帶出讀書的美好享受。「窗竹」與「書案」交疊,「野泉」與「硯池」相映,將人文與山水巧妙的綰結在一處,直有引人入勝之妙。接著才帶出「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的勸諭之意,唯有少壯時努力向學,老來方無悔恨之餘地,可說是對少年勸學的至理名言。
是以,杜荀鶴以其年年落榜卻終得進士的親身經歷,勸諭眾弟侄努力向學,可謂是用心良苦。「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明惰寸功」,無疑地仍十分適用於當代;詩句裡的深刻涵蘊,至今依然擁有深沉而厚重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