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公布第二季經濟數據後,中國確定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自一九八○年開始,中國用了十八年超過德、英、法等國,成為第三大經濟體,追過日本的話題早被討論多年。透過發展貿易、鉅額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和吸納石油等資源,中國建立起新的全球經濟角色。
日本經濟影響力乍看日益薄弱,但從人均生產總值來看,中國僅達日本十分之一水準,貧富差距依舊嚴重,甚至在世界排名仍屬百名左右的窮國。
中國外交部公開表示:「堅持發展中國家屬性,所承擔的國際責任不由某一國或國家集團決定。」中方極力撇清自己已發展國家的地位,除因國內尚有一億五千萬人一天收入不到一美元,停留在發展中國家也有好處,在和西方國家競賽時,能享有技術轉讓、發展援助、氣候變化等優待。
中國具備經濟大國的規模,從質看來卻非如此。若要成為經濟強國,應是一個開放大國,是個世界價格、規則的決定者,更是責任的承擔者,而非僅止於追隨和旁觀。在安頓好人民、接下世界重擔前,中國的經濟實力仍只是浮華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