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實務並重 激發均一學子潛能

羅佑純 |2010.08.17
1305觀看次
字級

均一中小學是台東縣首創的完全中小學,為樹立典範,無論在課程設計、雙語教學、低碳建築、生活與品德教育等方面,突破時下教育體制,嘗試開創結合理論和實務的教學風格,激發孩子學習潛能,日前還獲全國科展第三名。 

【記者羅佑純台東報導】數棟呈階梯狀、色彩明亮的黃、藍與粉紅色建築物,矗立在亮黃色的台東日光大橋旁,這就是佛光山在台東縣興辦的均一國中小學校舍。

上課到晚間

國英數理不縮水

在國中、小學擁有三十多年教學與行政經驗、現任均一中小學校長的蘇婉,非常認同星雲大師「均一的意思,就是人人第一、個個唯一」的教育理念,下定決心要把均一的學生,變成各個領域的「第一名」!因而毅然放棄含飴弄孫的悠閒生活,把對女兒、孩子的疼惜,轉化為對老師與學生的熱愛。

「由於我們的上課時間到晚上,所以在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等課程節數安排,絕對是加碼大放送,比公立學校還多。」蘇婉強調,一般父母最在意的主力課程,均一不敢馬虎,該上的課程絕對不會縮水,老師甚至還會配合「日偏蝕」天文奇景的發生,安排各年級適合的科學課程。

比賽多樣化

落後生找回信心

除此之外,為了落實大師「個個唯一」的教育理念,均一上學年度接連舉行排球比賽、師生籃賽、生活「折」學家、打掃達人比賽、誰來早餐、音樂會、種稻、讀報教育等活動,試著在不同比賽中,發掘學生不同的能力。

「曾經有個書念不好的孩子,學期結束後,很開心地拿了三張獎狀回家,他的家人都不敢相信,那個差點要被家人放棄的小孩,來我們均一念書後,不但沒被退學,還能拿獎狀回來!」教務主任許彩琴指出,這些看似跟正規學業沒關係的活動,其實幫助許多功課不好的學生找回信心。

許彩琴表示,在均一任教的老師幾乎都是年輕人,其中有兩位博士候選人,六、七位碩士學位,「因為他們很年輕,所以很能理解學生要什麼,與學生相處時更沒有隔閡。」蘇婉感謝老師在第一線關心學生,才能知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在學期末時,都能領到獎狀。

英文福利社

情境教學勇敢說

蘇婉深知台北市的公立學校如何透過大筆經費,在校內推動雙語教育,「雖然均一的經費不像公立學校那樣充足,但是我們擁有優秀的老師當靠山,一樣可以做得很棒。」

雖然現在還是暑假,蘇婉已經請英文老師針對「英文福利社」的概念設計教案,希望透過情境教學的方式,要學生「勇敢」說英文。

蘇婉指出,多年出國旅遊經驗讓她發現,說英文並不難,尤其是在國外,即使文法不對,只會簡單的幾個單字,也能跟外國人溝通,但是要如何願意「開口說英文」,卻不容易,因此她希望學生可以從最簡單、也最容易接觸的福利社開始,強迫學生開口說英文,即使學生只是念「PENCEL」、「PEN」等單字,也能買到需要的文具。

「不過英文福利社只是打造均一雙語教育的第一步。」蘇婉表示,未來學生到保健室、辦公室找老師,甚至是到校長室跟校長要餅乾吃,都一定要說英文,不但如此,以後學生回家也要試著跟爸媽「來一段英文會話」,透過「I can set the table for lunch」、「I can wash the clothes」這些簡單對話,讓「講英文」變得生活化,也可增加親子互動,「要是哪天小孩教了爸媽一段會話,我想,對親子來說,應該都是永生難忘的回憶。」

建築東西座

教室錯落又節能

均一校舍大量使用色彩飽和的黃、藍與粉紅色,與一般學校的灰色校舍不同。

「當初日本建築師在規畫學校教室時,跳脫台灣人對於教室的制式思考,他們不讓每間教室接連,而是故意讓每間教室錯落,因此,均一的通風與採光都超棒。」蘇婉表示,均一的建築都採東西座向,陽光不會直闖教室,且也因為教室錯落,反而讓每間教室都擁有絕佳的三面採光,微微的風從紗窗吹入教室,即使教室不開冷氣,也不悶熱,「通常我在校長室,白天不用開電燈和冷氣,也可以享受同樣的效果,多省電啊!」蘇婉開心地說。

「在均一,節能減碳的設備絕非只有一項。」由於台東的陽光「很熱情」,因此蘇婉打算利用這個特色,在校舍頂樓加裝太陽能光板,不但可以降低頂樓教室的悶熱,還能透過陽光生產電力,多餘的電力還能送給台電,分享給更多人。

此外,均一冷氣是採用熱幫浦方式運作,這是運用熱氣回流的方式發電,與傳統只靠電力的冷氣設備不同,即使學生上課開冷氣,也可大大降低對電的依賴程度,有效減少碳排放量。(系列二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