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是人們很常見的一種症狀,有的人疼痛只有兩三天,有些人則是經年累月的痛,甚至沒有一天獲得舒緩過。有的人覺得疼痛像是肌肉抽筋般的痛,有的人感到痠,有些症狀則是在行走或站久了之後會感到痛,而有些則是怎麼躺怎麼坐都痛,甚至有些人連大腿、小腿和足部都痛,還有些人會有感覺異常的現象。
這些問題困擾著病患,甚至讓病人無法工作,甚至喪失了良好的生活的品質。一般來說,下背疼痛可能是由肌肉韌帶、骨頭、椎間板或神經所造成的疼痛,也可能是上述兩種以上的構造合併所造成。這些複雜的解剖構造,只要某個部位發生病變,就很有可能造成下背痛。
「坐骨神經痛」是一個醫學上常見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是泛指各種因坐骨神經導致的疼痛,造成其原因有許多,凡可造成坐骨神經刺激或壓迫的均可導致成疾。一般常見的原因有「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刺」、「腰椎滑脫症」或「脊椎狹窄症」等。
所謂坐骨神經,是一束由第四及第五組腰椎神經,以及薦椎神經所組成的神經叢,若這束神經受壓或出現異常,便會引起坐骨神經痛。因神經分布的關係,疼痛是由腰部延著臀部、大腿後方、小腿至足部。有時為頓痛、有時為刺痛,甚至有時會有麻木之症狀,在出力或咳嗽時症狀可能會加劇。
坐骨神經痛治療多以保守療法為主,如注意平時之姿勢、減輕脊椎之負重及復建治療等。根據文獻報告,保守療法的療效可達百分之九十左右,病情亦可獲得相當的改善。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則須視病人的病情而定,如有神經壓迫、活動無力、肌肉萎縮等之症狀時,才需考慮做手術治療。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骨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