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士榛
圖/廣藝基金會提供
「藝術和科技是彼此相輔相成的元素,廣達電腦和廣藝基金會的結合,既為華人表演藝術環境注入能量,也為產業與技術帶來更多創意與活力,最終還是希望讓我們的社會因此更完滿圓融。」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說。
具體文創觀念
用於企業的實踐
楊忠衡表示,文創法今年才通過,對國人來說,尚屬一個新觀念,不過文創卻是世界的趨勢,在國際間的發展會愈來愈重要,像韓國的電玩、音樂劇、韓劇,都發展得很成功,甚至帶領一個國家在世界發光。
文創對國家究竟有何好處,很難直接運算,楊忠衡指出,林百里十年前就有遠見,不是看到法令出現才有文創概念,廣藝基金會做的事情,是具體將文創觀念用在企業的實踐,甚至可以相對應。楊忠衡說:「林百里董事長經常強調,科技與文化密不可分,科技人要懂藝術文化,懂得美,像是哈佛重視人文,培養出來的比爾蓋茲很會賺錢,相較麻省理工學院太注重科技,連學校募款都難。」他指出,蘋果電腦雖然東西貴但能賣,就在於有文化、有設計,突破技術導向產品「醜」的窠臼。
文創對於國家發展是重要的事,當一個國家的文創推動是蓬勃發展時,自然會提升創意的產量、價值,或針對全民生活品質,做整體提升,楊忠衡指出,推動文創,自然會把文化當成唯物,把藝術當成商品看待,必需理解藝術有其生命和價值,回歸現實看,文化藝術不可避免是會被當成產業且對實際生活有影響,這是國家推文創法的目的,也是身為現代人需理解的現象。
十年完成
高規格「廣藝廳」
廣藝基金會在廣達所做的事,很重要的一項是替員工規畫藝文活動,楊忠衡說:「需將喜歡藝文的興趣,真正變成企業員工習慣的事」,所以廣達重視創意文化,所做的每件事都可比對到國家初公布的文創法中,像是獎勵建屋做文化使用,獎勵貸款基金的使用,及早期提出消費券鼓勵學生看表演等,都可在廣藝基金會的工作項目中找到對應,楊忠衡指出,廣達利用一個大空間成立表演廳,不只以高規格建廳,並真正舉辦各項表演活動,就如同兩廳院蓋在桃園一樣,同時免費鼓勵員工看表演,讓員工覺得觀看表演是一種福利。
看到文創法的規定,深覺廣達內部就如同一個小文創法的翻版,一個企業想改變企業文化,使人文藝術落實,其實不只是廣藝廳,廣達更提供舞蹈、音樂等社團活動,此外健身房、圖書館、休閒娛樂區,都會撥場地給員工使用,投資設施上,很符合文創法的精神。而林百里總部內,有許多的藝術設計在其中,不只是功能性大樓,大約十年前,大樓蓋好,就有演藝廳的規畫。廣藝廳雖是去年落成,位置卻早已預留,由發想、設計、興建,到完成就是十年,才有現在這座既美觀又實用,功能性合乎國際規格的「廣藝廳」。
楊忠衡表示,面對大環境中文創的推動,他是廣藝基金會執行長身分,一定會認同並接受產業的觀念,並率先執行,楊忠衡說:「談產業就要想市場、效益、產品考量。若是藝術家作品有潛力,基金會將輔導作品於其他地方展示或演出,並幫忙推介作品,甚至因此獲利,而有了產值;此時可以再贊助其他弱勢團隊,創造價值,使整個產業鏈帶動起來。」
藝術,科技
攜手上雲端
廣達除了要改變員工的文化素質外,也非常鼓勵創作。廣達的創意會發揮在科技技術及藝術創作上,廣藝基金會今年九月中旬和北藝大合作,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藝術節」,主題是「超未來」。非但聘請國外科技藝術大師來演講,甚至舉辦工作營,員工可以合法請假,連續五天參加活動。北藝大有二十多位學生參加,加上一群廣達的工程師,分成十組,五天課程結束,作品發表由概念到實作完整呈現,由藝術學生和工程師,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結合再分組後,成為合作無間的團隊。
廣藝廳坐落在企業內部之中,這罕見的配置也展現了廣達追求「全人企業」的決心。廣藝基金會楊忠衡執行長描述:「這是廣達人的『心靈引擎』,設計中處處可見林百里董事長參與的心血。」林百里董事長強調:「有文化的陶養,才能充實科技文明的內涵,設計者才能理解使用者的需求,發想出符合人性的產品,而廣達就是要把藝術的體驗放進工作與生活方式之中。」
楊忠衡執行長表示:科技的發展往往也擴大藝術的視野,科學也受到藝術的鼓舞而新生,「藝術,科技,攜手上雲端」的意象,一語道破廣藝基金會的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