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成立的佛光童軍團,今年剛好滿十周年。十年來,海內外各地佛光童軍團秉持星雲大師的教誨,透過童軍的活動方式,將人間佛教帶進許多兒童及青少年的生命裡,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帶領他們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人生。
現今資訊氾濫,許多兒童、青少年成為宅男宅女,欠缺人際關係,因此學習環境的選擇日益重要。佛光童軍團以各地佛光山分別院為團部,不論人、物或建築,都是青少年的善知識與良師益友,所見、所聞、所思,都是真誠良善美好的。乾淨的活動空間,能培養孩子愛整潔的好習慣;法師的莊嚴威儀、發心義工的菩薩行,是最好的身教示範,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孩子能動能靜的性格,思想語言也能柔軟正向、為他人著想。
童軍活動與宗教
有人質疑,為什麼要在道場辦童軍團?其實童軍活動是一種社會教育,目的在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而童軍運動的創始人貝登堡爵士也強調,宗教是培育品格的基石,唯有信仰,才能讓人懂得謙卑,了解大自然與自身的密切關係,進而成為童軍重視榮譽、日行一善的優良傳統。其他國家還設有「宗教專科章」,希望童軍不但具有正當的信仰,還能有所認識與體驗。日本的宗教專科章包括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而佛教專科章中,不同的宗派也有不同的體驗內容。
佛光童軍也常常在各種活動中,體驗過堂吃飯、早晚課、朝山、抄經、禪坐等修持課程,藉以練習沉澱心靈與自我省思,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人間佛教與佛光童軍
人間佛教是「人要的、佛說的」,星雲大師早期曾透過電影、音樂,讓大家認識佛教;佛光童軍團也利用這樣的方式,培養青少年的興趣。「人間音緣」歌曲融入各團服務員的巧思,配合動作成為帶動唱;國定佛誕節的佛誕園遊會中,童軍團參與製作手工藝品義賣;九九重陽節則到各地獨居長者家中關懷,不僅讓長者感受到人間溫暖,也讓孩子學習與長者相處;透過植樹,認識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以及造林與水土保持的關係等。
可以看出,各佛光童軍團的服務員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童軍需求,設計各種有趣的課程,如露營、攀岩、自行車、參觀旅行、訪問人民保母等,讓參與的青少年人生更加充實圓滿。
日行三好 培植福慧
每天提醒自己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是佛光童軍日行一善的精神。童軍運動中有三大制度:小隊制度、徽章制度、榮譽制度。每個階段的童軍以混齡小隊方式活動,先入團的夥伴帶領新夥伴一起學習,年長的孩子幫助年幼的孩子,透過小團體的競爭,讓小隊在團結合作中,與人結緣、珍惜福分;在榮譽中,發揮慈悲心,以歡喜心幫助他人,也感恩他人的成就;更在活動中,開發個人潛能,激發創意思考,增長智慧。
佛光童軍團目前擁有六歲開始的稚齡童軍、八歲到十二歲的幼童軍、國中階段的童子軍、高中職階段的行義童軍、大專階段的羅浮童軍,讓菩提種子能持續不斷的培育、成長、茁壯,甚至成年後,也能成為帶領童軍的義務服務員,陪伴更多青少年植福增慧。
歡迎親子一起加入佛光大家庭,孩子加入佛光童軍團,爸媽加入佛光會擔任服務員,親子共學、一起成長,親子關係活化為夥伴關係,能增加更多共同的話題,為三好家庭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