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登台催淚

 |2010.08.15
775觀看次
字級

一雙寶貝兒女壓在地震殘骸兩頭,只能救一個,當媽的會救誰?這是大陸名導馮小剛在新片《唐山大地震》開頭,讓民眾面對的第一個人性難題。

電影《集結號》、《非誠勿擾》,讓馮小剛在華語影壇打響名號。講述震後人性親情的療傷新片《唐山大地震》,在大陸創下超過人民幣五億四千五百萬元(約台幣二十三點四億元)票房,締造馮小剛個人從影生涯巔峰。即將上映的台灣,該片電影拷貝爆增至近七十支,證明業界對票房的看好度。

《唐山大地震》讓人看見的不只是數字,馮小剛妻子徐帆演出關鍵的母親角色,在地震當下面臨救兒還是救女的選擇。倖存後,一輩子背負做出的選擇,道出所有災民可能遇到的人心拉扯。

馮小剛來台參加電影座談時說,「有些導演喜歡拍攝人性的軟弱、把人心砸碎。不過,我心裡的火比較熱,比較喜歡拍攝常人的感情。」

拍《唐山大地震》是馮小剛二○○六年開始有的構想,後來跟原著小說《餘震》的作者張翎見了面,談拍攝事宜。二○○八年大陸河北省唐山市政府計畫拍唐山大地震紀念電影,將來自四面八方的資源整合逐漸瓜熟蒂落。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發生時,馮小剛只有十八歲。要用特效還原當時情景已不是件容易事,要重構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災民的人心感情,更是難上加難。

拍攝《唐山大地震》時,群眾演員許多都是唐山市市民,其中更有不少人,就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馮小剛回憶,由於唐山大地震發生的當時,小孩子都還是光著屁股,但現場拍攝時,可是十月下雪天。他問這些帶著小孩入戲的唐山臨時演員,「怎捨得讓孩子受這個罪?」

這些父母們回答:「唐山大地震時,我跟我的孩子一樣大,希望孩子不要忘記我們經歷過的事情。」

《唐山大地震》一場燒金紙紀念罹難者的戲,拍時很多臨演都不出聲,馮小剛了然於胸地問:「現場有多少人遇過唐山大地震?」一堆人舉手。

馮小剛表示,當時他對大家說:「就當是為親人燒的吧!」現場從無聲,到啜泣,最後開始有人嚎哭,這是馮小剛印象特別深的情景。

《餘震》作者張翎曾表示,看原著是傷害,看電影是療癒。對於《唐山大地震》的療效,馮小剛說:「希望可以把災民的傷口好好清洗一下,好好地縫起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