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陳瑞斌年紀輕輕即橫掃十八項國際大獎,為當今台灣鋼琴家在歐美表現最耀眼者。這位在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五、六月曾回到台灣參加慈善演出。
陳瑞斌的父親是音樂老師,陳瑞斌十歲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協奏演出後被視為天才兒童,十三歲那年,父親標會湊來了機票錢,陳瑞斌由叔叔帶著前往維也納音樂學院參加入學考試通過,開始了異鄉求學生涯。
叔叔離去後,國小剛畢業的小小陳瑞斌獨自一人在維也納生活,開始學德文,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到學校上課與聽歌劇,他的生活節奏是起床練琴,肚子餓了就吃飯,吃飽飯再練琴,累了就去睡覺,一天至少練琴八個鐘頭。
在國際鋼琴大賽中屢屢獲獎,造就了陳瑞斌今日鋼琴大師的地位。但在無人照護的維也納求學,首次參賽並非父親教導,也沒有老師指點。十六歲那年,當他在校園中看到了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的消息,決心參加。經過三輪競賽,陳瑞斌奪下銀牌,雖然錯失金牌令他打電話回家對著父親嚎啕大哭,但這一個國際大賽銀牌成為他鋼琴事業的美妙起點。
陳瑞斌獲邀參加各種演出,並開始了各種不同國際大賽,幾年間,他獲得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鋼琴大賽最高榮譽貝多芬作品演繹獎、義大利史特瑞沙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貝里尼國際鋼琴大賽金牌、羅馬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獎等十八個國際大獎。
他並曾與波蘭國家電台、布達佩斯、美國猶他州、莫斯科國立、俄羅斯國家、德國歌廷根、布拉格、捷克布魯諾、羅馬尼亞、雅典、日本、新加坡、上海、台灣、倫敦等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頂尖樂團合作演出。(練美雪)
陳瑞斌的故事刊於《新觀念》雜誌七、八月號。